茶文化
汉语是中华儿女使用最多的一种语言,同时其使用人数也比较多,由此可见汉语的重要性。另外,我国有着古老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在发展中常会与各项传统文化进行融合,进而形成我国传统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语教学中合理融入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与汉语能够得到世界认可的关键。通过我国传统文化——茶文化的渗透,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的茶艺,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汉语教学内容加以丰富,为枯燥、乏味的汉语教学增添一丝趣味。
中国的《神农本草》是最早记载茶的著作:神农氏在进行百草的品尝中,因为吃到了一片毒草而即将毒发死亡,此时有一类草本植物解了神农氏的病毒,也就是“茶”,由于茶叶有着一定的清热解毒作用,所以也被人类视为重要药材。起初茶的数量还比较少,但一般是上流阶级的奢侈品,在中国平民百姓也比较鲜闻,后来由于中国栽培茶树规模的增加和制茶工艺的提高,使中国平民百姓慢慢地接触到了茶文化,从而在中国民间社会兴起了喝茶风潮。与此同时,茶文化渐渐在中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人们往往会在饮茶中吟诗作赋,诞生了茶文学,并规定了饮茶的动作和制茶的方法,进而出现饮茶风俗。
中国茶文化作为从茶叶本身的物质层次而引申出来的文化特征,从更为宏观的视角分析,中国茶文化既包含了茶具、茶品等的物质层次,又包含了茶文化和茶俗等的文化层次。而中华茶道的内容可以大致总结为喝茶氛围、泡茶使用的水、各种种类的茶、煮茶的火力和盛放茶的茶具等,它也被称为五境之美。人类在喝茶过程中既解决了自己的“渴”求,还能平心静气,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茶代表着清廉的品性,其生长环境、茶叶形状以及茶的甘甜都在体现这一品性,所以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应时刻进行自身反省,以此来保持美好的一面。
汉语教学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首先,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通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汉语的认知程度,加强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底蕴充分决定了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将学生的视野加以拓展,而传统文化本身的魅力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热情。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汉语教学中积极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其代表性相对较为强烈,茶文化与我国传统哲学思想具有十分紧密地联系,同时其存在形态较为多元化,如茶书、茶画、茶艺、茶诗等。因此,将茶文化渗透到汉语教学中,可以有足够丰富的教学题材与教学内容,同时让学生以茶文化作为基础了解中国的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等,并增强自身的语言应用水平,实现文化素养和语言综合素养共同提高。
茶文化作为一项独特的饮茶文化传统知识,同时蕴含着我国古代儒家、佛家与道家的三大主题思想,中国古代茶文化的重要主题思想也是关于弘扬古代儒家思想,儒学在反映个人文化精神状态变化方面始终强调和谐社会与茶共生,坚持和具有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人生理想信念;佛家中的“茶禅一味”思想,通常会在饮茶中蕴藏佛理,通过茶来领悟禅的涵义;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清静的养生观念,对会茶文化造成极大的内涵影响。就拿信阳毛尖为例,其我国绿茶文化品鉴性和观赏价值比较高,然而与信阳毛尖茶叶绿茶文化有关的许多文化名词具有一定的翻译难度,影响我国茶文化传播的关键因素就是语言障碍。但是,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的有效路径就是汉语教学,将我国优秀的茶文化渗透到汉语教学中,既可以提高汉语课程的实践性,又能加快我国茶文化传播的进程。
我国传统文化——茶文化渗透了儒家思想,作为儒家代表的孔子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人无礼,无礼立”,由此可见不论是在现代还是古代,礼貌都是极为重要的,懂礼、知礼不仅可以展示高尚的品格,还能彰显知识水平。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更是礼仪之邦,在茶艺活动中也能体现我国利益形式,比如在倒茶时将茶水倒至七分满是最佳的,在敬茶是需双手举着茶杯。伴随着时代的更迭,人们对于个性化发展愈发重视,尤其是年轻人,严重缺少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了解,所以在汉语教学中加强茶文化的渗透颇为重要,既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传统文化,又能塑造学生懂礼、知礼的良好品格。现阶段,我国社会对素质教育比较关注,而教师就可以在汉语教学中通过茶文化知识的渗透对学生开展素质教学,组织学生开展茶艺活动来塑造学生的性格。
文化作为人与人之间互相沟通的成果,在汉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一方面,我国的茶文化中蕴涵着较多的含义,“和”是最关键的部分,茶文化所宣扬的是和谐文化,教导人们应和谐相处,通过茶文化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的相处方式,拉近学生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合作的形式学习关于茶文化的知识,能够激发学生互相沟通的积极性,有助于加强学生间的情感交融。所以,汉语教学中的茶文化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水平,为学生步入社会奠定交流基础。
根据茶文化开展汉语教学时,教师遵循科学性、针对性以及实用性原则,以此来保证茶文化教学可以有效开展。首先,科学性原则。在汉语教学的目标指导下,对于教学方式的选择、实际教学内容的确定应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尤其要借鉴已经总结出的茶文化教学经验与教学规律,确保可以合理地开展茶文化教学工作,为增强茶文化教学效果奠定扎实的基础。其次,针对性原则。汉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教学,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并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得到更为优质的发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具体学习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工作,保证教师所展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难度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水平,以便于提高汉语教学成效。再者,实用性原则。教师应保证学生在学习茶文化知识后,可以增强自身的语言能力与身心健康,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尽可能避免发生空谈理论知识的现象,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认同度。
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教学工作中,应选择较为合理的教学方法,并构建出多样化的教学体系,以此使茶文化教学效率有所提高,加深学生对茶文化的认知。所以,在汉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的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特点优化教学方法。汉语教学中茶文化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四种:体验法、参观法、理论讲授法与展示法。首先,理论讲授法,该教学方法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尤其是在关于讲解茶文化基本理论的知识中,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详细解释教学内容,将学生的茶文化基础予以夯实;其次,展示法,茶文化中的大部分知识点无法通过理论讲述让学生理解,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法为学生呈现茶文化知识,如视频、图像等为学生展示关于茶叶、茶具的图片,让学生可以更加地感受到茶文化;再者,参观法,教师除了在课堂中进行茶文化教学,也可以多元化开展茶文化教学场景,带领学生参观文化馆、博物馆中的茶文化内容,感受茶文化的历史底蕴与魅力;最后,体验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茶园中进行茶叶采摘、茶叶加工等,加剧学生对茶文化的体验,从而强化学生对茶文化的认同。
汉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教学应体现较为专业、系统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理解茶文化的深层涵义,而茶文化能充分发挥提高学生汉语能力的作用。同时,在确定茶文化的教学内容时,应全面考虑学生的汉语基础、学习需求等方面,重点强调茶文化特点的实用性与基础性。汉语教学中茶文化内容主要分为是三个方面:第一,茶史方面。在讲解茶文化的相关概念时,应向学生介绍茶文化与茶叶的发展历史,便于学生了解茶文化的由来、演变以及在传统文化体系中所占据的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更好的学习其他内容;第二,介绍传统文化与茶文化的关系。茶文化与我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哲学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体现这一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文化事业,有助于学生学习我国其他的传统文化;第三,茶艺文化。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体验茶文化,可以加深对茶文化的认知,让学生更好的感受茶文化的魅力。除此之外,教师在茶文化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应重视学生的参与度,确保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同时还应保证关于茶文化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需求较为契合。
由于茶文化中的知识点相对较多,教师在汉语教学中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茶文化教学,加深学生对我国茶文化的认知程度。首先,教师为学生讲解关于茶文化的历史,如“神农说”、“西周说”,让学生认识到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教师对茶文化的起源进行讲解时适当融入现代历史,例如“西周说”,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西周的分封制,让学生提高对历史的认识。要想更好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让学生在历史中学习茶文化的历史。其次,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汉语教学时可以讲述茶对生活发挥的作用,推动中医文化的传播。例如茶具有药用的功能,绿茶不仅利尿,还能抗衰老,在困乏的时候可以喝绿茶来提神;红茶可以帮助消化,消除水肿,其中的黄酮素化合物能够降低出现心肌梗死的概率。最后,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茶诗教育,从诗词中学会我国茶文化。茶诗在古代中国的诗词体系中占有了颇其重要的地位,例如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中所描述的“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中所描述的“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嘻乳戏分茶”。而老师茶诗介绍给学生,能学生意识到中国茶文化占据的重要历史地位,从而提高对中国茶文化的了解。
我国传统文化——茶文化博大精深,倘若通过浅尝辄止的方法展开教学不仅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还会降低学习传统文化的主动性,进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教师为学生讲授茶文化的知识时,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教师进行茶文化的知识讲座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关于茶文化的图片、视频,激发学生的茶文化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教师在正式讲授前可以让学生对茶叶进行品尝,让其感受有着悠久历史的茶文化便于学生可以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茶叶的味道与形状。除此之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其他活动,通过“茶吧”的方式开展交流活动,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更好地学习我国茶文化。
为了可以加深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教师在汉语教学中应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并由此方法来增强汉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老师就可按照学习者对茶文化的实际掌握程度,将其教育分成三种不同的阶段。针对更深层次的学习者,也就对其所了解的茶文化认识得更加深入,而老师也可对其展开深入教育,如茶马古道;对于中层次的学生,老师可向其展开有关茶文化活动的课程,使学生在了解茶文化活动内容的同时提高对茶文化的了解;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教师为其讲解茶的种类,进而直观地认识茶。教师在教学中应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逐渐加强学生对茶文化的认知。另外,茶文化承载着我国诸多的精神,当学生已经对茶文化的实质性内容有所了解后,教师可以进行深入的教学:如何从品茶中认识道家思想。由此可见,为了可以在汉语教学中更好地融入茶文化,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有所增强,教师应进行针对性教学,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茶文化知识。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推动了教育的改革,茶文化教学应紧跟时展的进程,积极创新。在汉语教学中,教师应对文化因素与文化范畴加以认识,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教学有用的内容,将其渗透到教学中,并将目前的茶文化理论知识体系予以完善,促进汉语语言与传统文化的深度整合。实践教学需要以理论作为基础,只有让理论有了突破,才能让实践有依靠,否则任何实践都将会成为虚影。汉语教学中的茶文化教学,单纯依靠理论知识远远不够,还应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而实现茶文化教学的目的,强化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教师对茶艺活动进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学习茶歌、茶舞,如《采茶歌》、《茶山小调》等,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先为学生播放《采茶歌》的视频,让学生观看采茶的过程,在歌曲的学习中加深对茶文化的认识。不仅如此,在汉语教学中不管是校外还是校内,都要间生活交流与交界,为此教师在教学时应重视茶文化知识传授的实用性,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到所学习的理论性知识,避免教学脱离实际的情况,通过结合实际生活进行的茶文化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此外,在条件允许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茶园体验采茶,之后学习炒茶与制茶的过程,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认识到我国的茶文化,并予以深入地了解。
总而言之,汉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拓展自身的文化视野,加强学生的汉语应用水平,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与强烈的教育价值,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严格遵循科学性、针对性与实用性的原则,以此来保证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茶文化精神内涵,更好地学习茶艺,促进我国茶文化的创新。
[1]潘乐英.中国传统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结合之探——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1(08):108.
[2]邹雪.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长江丛刊,2020(30):59-60.
[4]曾思倩.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学设计探究——以客家擂茶文化教学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07):192-193.
[5]杨德霞.中华传统茶文化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传播与影响[J].福建茶叶,2018(10):288-289.
中国茶文化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和哲学思想,对于提高职业教育的层次,丰富其内容有着不可小觑的价值。把茶文化融入到职业教育中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更能引导他们建立起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更好地发掘茶文化在职业教育传承中的价值,就要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优势和特点,摒弃那种老套的传播和教学方式,如此才能让中国茶文化更好地融入到职业教育中去。
职业教育的特点是注重技术和操作性技能,往往会忽略对学生人文素养和理论知识的培养。而我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则以其丰富的知识内涵、悠久的历史、高雅的审美、深邃的思想闻名于世。把茶文化融入到职业教育中可以说好处多多,一方面能够丰富和优化学生们的知识结构,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培育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要想更好地把茶文化融入到职业教育中,就要结合当代学生接受信息的喜好和方式,转变思想、创新手段,充分利用好网络传播的优势和特点。
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社会贡献了众多急需的专业人才,在促进经济发展上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要看到,我国的职业教育还有着诸多不足和偏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办学层次较低,纵观我国的职业教育学校,基本上都停留在大专和中专等层面,罕有专门独立设立的高职本科高校,这就让我国的职业教育无论在办学条件、硬件设施、师资水平和生源素质上都与一些普通本科学校有较大的差距。而较低的层次,一方面会让社会产生一些误解,觉得职业教育是“低人一等”,另一方面更会让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在潜意识里产生一些自卑心理。从社会发展的情况来看,职业教育十分契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结构的需求,但是在科技和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我们需要的是更高层次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需要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而当前职业教育办学层次较低的现状,从长远来看,必然无法满足社会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二是职业教育过分注重对操作性技能的培育,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和理论知识的培育。从实际来看,职业学校的学生求学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学得一门技术,以后能够找到一个安身立命的工作。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过于注重操作性技能的培训,认为会操作会动手就可以,却很少去关注这些操作背后的理论知识和原理规律,这就让职业教育培训出来的学生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只知道动手不知道举一反三和创新提升,这样的教育很难教育出真正意义上的高级人才。另外,也由于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很多学校往往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相关的文科课程少之又少,这就致使一些职业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普遍较低,从而影响他们在职业生涯的后续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偏差和缺陷呢?稍加分析不难发现,一是由于传统思想和观念的原因。长期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我国社会普遍存在“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大意就是优秀的人才会选择仕途或是其它体面的工作。在很多国人眼中,技术和技能是“雕虫小技”,是考不上大学迫不得已才去学习的专业。二是当今社会就业压力的原因。众所周知,我国当前的就业压力很大,很多本科生毕业后都不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更不用说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了。正是这激烈的竞争,就使得很多高校不得不把重心放在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上,无暇去加强文化课程和人文素养的培训。如此一来,这种急功近利的就业观念就变成一种短视的教育观,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职业教育的片面性和功利性。
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茶文化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有助于丰富和优化学生们的知识机构。前文中我们谈到当前职业教育过于注重对技能的培训,却忽略了对学生知识文化的教育,而茶文化所具有的知识性正好可以弥补职业教育的这一缺陷。我国茶文化一方面包含着很多与茶有关的物质文化,比如说我国不同区域的茶类、不同历史时期的茶具、不同民族的饮茶环境营造等。可以说,这些物质上的文化可以极大提升职业教育的内涵,能够让学生们了解和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譬如说在对瓷器茶具和陶制茶具有了一定的认知后,就能够清楚我国茶具乃至其它生活工具的生产工艺演变历程和古代人民的审美情趣变化。这只是茶文化的一个小小的知识点,其它诸如茶叶分类、泡茶工序、茶艺茶礼、茶歌茶舞、炒茶方法等知识,对学生拓展视野,丰富和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大有裨益。茶文化的思想内涵能够提升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和思想层次。在这一点上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来讨论,第一是茶文化所蕴含的“礼、和、真、静”的内涵,能够让职业学校的学生们心态平和,懂得尊重他人,以礼待人、和善处世。第二就是茶文化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具有很强的精神教化作用。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我国的茶文化从一种单一的饮品上升到一种艺术和文化后,又结合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升华到了一种哲学的范畴。“入于儒,出于道,逃于佛”,这是茶文化哲学的追求所在。入于儒,指的是以儒家所追求的“入世思想”来激励自己,追求的是一种修身齐家治天下的理想。这种思想对于职业教育来说非常重要,能够让学生们在学得技术的基础上,再树立起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生而努力奋斗的精神。而假如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挫折,茶文化中那种“出于道”的道家思想则可以引导这些学生淡泊明志,用更乐观和积极的态度看待得与失,从而更好地调整心态,从头再来。茶文化的礼仪和艺术性能够培养学生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一些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自身文化水平较低,缺乏足够的人文素养,这就导致他们在审美上很容易出现一些偏差,比如说以审丑为趣,以搞怪为乐,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嗤之以鼻,却对那些糟粕和低俗的文化乐此不疲。尤其是在当前泥沙俱下的互联网世界里,充斥着很多低俗庸俗的内容,倘若长期沉浸在其中,必然会对职业学校的这些学生的审美产生不可小觑的负面作用。而我国的茶文化蕴含着极高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比如说在茶事活动中就特别讲究环境之美、茶具之美、茶水之美、茶艺之美等等,这种传承千余年而不衰的艺术和美学,不仅能让这些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得到一种艺术上的享受,更能够在不经意之间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追求。
茶文化网络传播能够更加适应当前学生对知识和信息的阅读及接受方式。随着互联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当今人们在知识的获得和信息的阅读上面,与过去相比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过去人们习惯于从报纸、书刊和电视等传统平台上被动地获得知识和信息,但是现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兴媒介的普及,让人们逐渐习惯于随时随地去主动地索取信息。而在内容上也适应了“短平快”的传播模式。作为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而言,则更适应这种新型的阅读和信息接受方式。由此而言,在职业教育中传播茶文化,就应当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方式,一是能够提高传播的精确性,让学生们更加及时准确地接收到茶文化的各种知识,二是能够提高传播的有效性和知识转化率,网络传播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们对茶文化更加感兴趣,会主动去了解和学习,进而让茶文化真正入心入脑。茶文化的网络传播更加海量和快捷方便。一是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时效性强。与传统传播方式相比,网络传播能够实现实时更新和同步传播。举例来说,倘若用报纸来传播茶文化,那么其传播的周期长至一个星期,最短也要一天时间,而网络传播则可以缩短到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二是传播信息容量大,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空间,这就决定其在信息储存上海量的特点,在信息传播中基本上不用考虑空间大小的问题。仍以报纸为例,倘若我们用报纸来传播茶文化,那么必然会受到版面的限制,一个带有照片的版面,其文字最多也不过六七千字,而如果用网络去传播茶文化,则不受这方面的限制,几千字、几万字、十几万字都可以。茶文化的网络传播在形式上可以更加丰富多样。互联网在信息传播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多媒体性,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相结合的传播。如果加以对比,报纸只能传播静态的文字和照片,电视只能传播动态的视频和声音,而网络传播则将这些功能集为一体,既能传播静态的内容,又能传播动态的影像声音。同时网络传播还有很强的互动性,传统的报纸、电视等媒介是以传播者为中心的单向、线性的传播,传播主体和受众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和被动接受的劣势。而网络传播可以让传播主体和受众群体之间随时转换角色,受众既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并且可以让信息接受者主动去选择内容,或者和互联网进行互动交流,大大提高信息传播的有效性、趣味性和针对性。
第一,要建立和推广职业学校官方微博和微信公共号。个人推广这些账号是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对于学校来说有着很好的优势,那就是学生们有了解学校动态和权威信息的需求,所以只要稍加推广,便能让这些官方账号的信息传递给广大的学生。由是言之,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就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建立和完善自己的新媒体平台,并利用这些平台去传播一些与茶文化有关的历史、典故、知识等,从而勾起学生们了解茶文化的兴趣,使其对我国的茶文化有一个基本的大概的了解。第二,要摒弃那种老套的传播语言。网络传播方式只是外壳,是工具,最重要的还是要改变传播的内容。由此而言,要用网络来传播茶文化,就要改变过去那种死板的官方宣教语言,改变那种高高在上的教育态度,要学会利用让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新语言新内容,把茶文化变得更加新颖,更加接地气。第三,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互联网资源。用网络的方式来传播茶文化,除了要学校自己创造内容外,更要善于利用互联网现有的丰富资源。一方面,要整理网络上与茶文化有关的优质资源,通过网络公开课或者线下视频授课的方式来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茶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开展“互联网+茶文化”的特色社团活动。从现实看,很多职业学校由于没有足够的硬件支撑,所以在开展社团活动时很容易受到场地、资源等方面的制约,在开展活动时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但是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些问题都能凭借互联网所具有的共享、交流等优势得以解决。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完成调研或者是一些虚拟实验,可以与其它高校的社团进行交流,互通有无,分享各自的经验,从而让茶文化在职业教育中得到更好的传播。
作者:张艳玲 王宏兵 翟芳芳 汪红 单位:河北传媒学院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1]张学连.浅谈茶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开展[J].科技文汇,2009(5):58-59.
[2]汪正贵.高职院校人文培养模式的偏向及矫正[J].职教论坛,2007(4):18-21.
我国的茶文化发源地在西部山区,曾经有唐代的陆羽专门为茶做了首诗经,名为《茶经》,《茶经》中“茶者,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介绍了茶的由来。我国的茶文化可以理解为饮茶活动而形成的问题,包含的内容较多。但是在茶文化中还透露着我国4700余年的历史,由神农时代开始,人们发现了“茶”为人们带来的益处。直到现在,我国还延续着以茶代礼的民间风俗,由此可见茶文化对我国文化的影响。
茶文化不仅蕴含着古人礼仪精神,还饱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初中语文中融入茶文化,可以推动学生群文阅读文化底蕴的积累。从文化体系的构成来看,茶文化已经成为了我国独特的文化种类,对于后辈的影响非常深远,通过品味可以发现,茶文化中包含了佛家、儒家以及道家的哲学道理,我国的人文知识有极大的影响。
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而茶文化经历了千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包含了丰富的文学传承。在全文阅读中融入茶道,可以让学生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了解茶文化的礼仪,或品茶来享受自然之美。随着茶文化历史的发展,由最传统的茶道衍生出了很多形式,例如茶诗、茶曲,以及茶舞等等。在陆羽的《茶经》中有“采茶薪樗,食我农夫”的内容,在韦应物的《喜园中茶生》中,表达了“洁性不可染,为饮涤尘烦”的思想,由此可见茶文化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性。随着历史的进步,茶文化已经不仅渗透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在西方多个国家也有很大的影响。如《吃碗茶》以及《呼啸山庄》中都有着茶文化的身影。通过茶文化的融合,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深化文化内涵,拓宽我国青少年的视野。
茶文化是一种历史文化,也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其中包含了非常丰富的道德传承。不同时期的茶文化与我国人民的饮茶习惯有着极大的关联性,随着历史发展,茶文化已经逐渐演变为茶哲学。在品茶期间,既能品味茶中淡雅幽香的意境,还能实现身心的塑造,从而提高身心修养。茶文化的学习对于教育有着显著的启蒙作用,能够提升学生的基本素养,完善自身价值观念,为学生未来文化研究与成长奠定基础。茶文化自身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针对语文全文阅读来说,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实现思想道德的引导。通过阅读古人的诗词,可以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感,促进全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提高。
初中语文课程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群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在于锻炼学生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等。在群文阅读中融入茶文化,可以拓展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但是目前由于教学中传统文化意识不足、教学模式过于单调、传统文化教学素材淡薄等问题,导致教学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不能带领学生领会茶文化的传统价值与教育意义,还限制了群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提升。
结合当前初中全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在教学中所选择的阅读题材多是现代化文章以及散文类、故事类内容。虽然在阅读题材中也融入了传统诗词,但是对于传统文化的探究性不足。并且从茶文化背景来看,语文课程阅读教学长期处于以教材内容为主的现状,无法对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在这种条件下,不仅影响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对于学生人文素养以及道德素养等综合性提升也极为不利。同时,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在阅读汉语言文学时,也存在对汉语言认知性不足的问题,不仅体现在茶文化中,在所有传统文学中,都会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汉语言文学了解的局限性。很多学生只有通过课堂教学,才能对汉语言文学有所认知,导致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受到局限,不仅不能发挥教育价值,还会出现被人淡忘的现象。所以教师要提高传统文化全文阅读意识,积极将历史内容丰富的茶文化融入到全文阅读中,从而丰富阅读内容,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就当前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初中的全文阅读课程所采用的模式大部分单调乏味,主要体现在教师观念过于老旧,在课堂中采用的阅读题材与方式较为单一。例如,多采用班级学生整体阅读的方式,以及班级学生或教师领读的模式。在这种条件下学习,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兴趣,还严重限制了学生阅读题材、学习主动性的提升。从而导致学生逐渐丧失阅读兴趣,未能实现拓展教学资源,积累学生文化底蕴的教学目标。并且,从茶文化阅读角度上来讲,如果在这种单调乏味的模式下,会严重影响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极大的限制了教学效果的提升,从而导致教学质量逐渐降低。
全文阅读在我国教学的起步较晚,且发展年限尚短,所以无论是理论指导,还是实践总结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匮乏性,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还处在发展初期。但是在传统教学的影响下,群文阅读教学已经生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框架,所以想要实现教学创新与改革,就要克服当前教学的困境。同时,在传统教学素材较为淡薄的影响下,群文阅读的题材内容逐渐减少。这与我国当前素质教育要求的标准极其不符,不仅不能实现学生文化知识的积累,也无法领略古人智慧,并且不能体会传统文化精神,严重的限制了群阅读的教学发展。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茶文化不仅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形式,还在历史文化的影响中逐渐完善,构建了古今中外文化的独有体系,其文学的价值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结合全文阅读教学来看,最初引入茶文化,仅为了丰富教学的内容,但是随着教学逐渐发展,茶文化对于群文阅读的影响逐渐深远。并且将茶文化融入学生全文阅读中,对于茶文化与初中教育来说是一项双赢的举动,既能实现茶文化的宣传,也能促进学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获得人文精神、道德思想等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
茶文化在初中语文课程中的导入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主要是因为茶文化教学的应用并不仅仅体现在文化意义方面,还充分的彰显了茶文化的基础理念。其中,种茶、采茶、制茶,都包含在茶文化中,不仅拥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基础,还具备较强的实践性。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中,通过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可以增强实践性和综合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本着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尊重学生发展差异的思想,不断革新教学观,从而激发学生传统文化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开展班级活动,来激发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增强学习的积极与主动性。例如,开展“以茶会友”活动,在活动开展前,要求学生自行通过互联网进行文献的检索,或在图书馆中查阅资料,以及拜访文化名人等等,从而细致、深入、全面的了解茶文化,理解茶史、茶诗与茶舞等多种内容,还可以要求随手拍一些有关茶的照片。在活动中应用学生们所查阅的茶资料,拍摄的茶图片组织阅读茶文化题材的散文诗集,然后以此为目标,要求学生们进行写作锻炼。通过活动题材合集以及学生的写作作品整理,为学生们提供阅读题材,供学生品读。从而夯实学生语言基础,增加茶文化对群文阅读的影响力,促进学生文化视野开拓,引导学生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培育学生综合素养。
在群里阅读教学中渗透茶文化,有助于扩充阅读资源,丰富学生阅读题材,对于学生来讲有着良好的影响作用,扩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见识,促进学生生成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独有理解。让学生了解中华茶文化的历史性,以及茶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等多种内容。同时,茶文化经历了历史的演变,具有独树一帜的礼仪文化,充分的体现出了中国礼仪之邦的精神。通过传统文化来学习礼仪,感受文化蕴涵,也是语文教学特色的一大体现。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茶文化的积极影响,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教育,满足课程知识拓展,领会汉语言的美丽,同样要弘扬文化礼仪,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思想,发挥传统精神与文化的美好之处。例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收集以茶为题材的诗词并开展阅读探讨,如“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出自白居易所作的《山泉煎茶有怀》,诗句可以译为“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还有“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出自杜耒的《寒夜》,译为“诗人与客人夜间在刚红的火炉前,壶中热水滚滚,以茶代酒,一起喝着芳香的浓茶,向火深谈。而屋外是寒气逼人,屋内是温暖如春,诗人的心情也与屋外的境地差别极大。”两句诗词分别表达着诗人的心情,也蕴含了诗人对于情感的抒发。由此可见,茶文化饱含了人文精神以及丰富的阅读资源。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探讨,可以深入了解古人思想,并领略茶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具有德育效果的古文诗句,如《茶经》中,“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春来欲作独醒人,自汲寒泉煮茗新……”诗句透露着对茶文化的褒扬,并抒发着作者淡泊明志的思想。并且透过汉语言文学,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所在。通过古文学习,来引导学生领会茶文化的中的内涵,体会茶文化的价值魅力,受到文化艺术的熏陶影响,从而提升个人品格和文化素养。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阅读教学形式。简单来说,群文阅读就是通过文章组合的方式来指导学生阅读,并依据阅读体会、心德来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促进阅读与思考能力的提升。也可以理解为,围绕一组或多组文章,然后由师生来围绕文章进行阅读,从而达成共识。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开展全民阅读,有助于促进文化的渗透,增强语文教学趣味。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领悟茶文化的精神,品味茶文化中的内涵,结合有效的教学实践,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在教学中可以引入饮茶知识,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茶文化。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教学的模式开展群文阅读。首先对茶进行介绍,如“同学们,我国是茶的故乡,最早发现茶用途并饮茶、种茶的就是中国人。人们经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知茶文化早已深入传统文化中,下面我们一起来领略茶文化的魅力吧。”然后将班级学生分为两组,为每组学生提供不同的散文诗集,如《茶韵》《午后的茶》《绿茶》等等,引导学生们品味中国人对于茶的感情,以及茶文化对于中国人的影响。在全新的教学理念下,茶文化的教育可以通过丰富的形式展现出来。但是,尽管茶文化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但是茶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并没有发生变化。茶文化所包含的价值底蕴,也始终存在。茶文化的教育价值的是丰富的,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也是文化机制的核心诠释。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在群文阅读时开展引导学生品味茶文化的内涵。还可以邀请学生们共同创作以茶为题的散文诗,通过创作来整合自己所学的传统文化知识,并加以应用,在创作中可以抒发自己的感悟,增强感悟能力、应用能力,从而促进深入理解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是当下一种较为新颖、有效的教学方式,融入茶文化不仅能够提升语文教学效果,还能促进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结合当前教学来看,群文阅读教学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想要实现完善优化,就要结合新颖的教学观念,将茶文化作为拓展的教学资源,结合多元化的形式,促进教学效果提升,从而引导学生走进传统文化,实现民族文化自豪感的提升。
[1]张琪.为有源头活水来--群文阅读纳入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20(59):49-50.
[2]杨涵.新形势下初中语文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上),2019(10):77-79.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茶文化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茶文化中蕴含着许多中国古代先进的思想理念,研究中国茶文化对大学生的文化修养的提升问题,不仅有助于在当今喧嚣的社会环境中培养大学生正确与健康的心性,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而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首先,有助于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中国茶叶世界闻名,中国的茶文化也得到越来越多国家人们的支持与喜爱,这也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精华越来越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同。于此同时,茶文化的发展还形成了诸如茶诗、茶艺、茶道等人文知识,对于提升大学生自身的人文修养具有重要的熏陶与积极影响。加强将中国茶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结合,不仅有助于加深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理解,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使他们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的影响力与感染力,而且有助于他们产生爱国主义的自豪感,并自觉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
其次,有助于缓解身心压力与形成健康生活方式。一方面,中国茶文化有助于通过茶叶自身药效的发挥,平衡大学生身体机能,使他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心境。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指出茶有“凝闷、解热渴、四肢烦、目涩、脑疼、百节不舒”等功效,这有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与神清气爽,缓解他们劳烦疲惫的情绪,进而缓解他们的精神压力。另一方面,中国茶文化还有助于帮助大学生修身养性,提升他们的品行与道德素养,使他们的内心世界不断变得更加强大,从根本上缓解他们心里的压力,加强他们应对挫折与困难的勇气与力量,实现真正的身心放松的同时,精神上得到愉悦,养成良好的生活与思维习惯。
再次,有助于形成健全人际交往能力。中国茶文化中蕴含了大量的儒家、道家与佛家的内在精神品质,这些精神品质中包含的“和、敬、礼、融”等内涵,主张人们在相处时要和谐共存,主张人与人之间要相敬如宾,主张在遇到矛盾时要相互礼让,主张在共事时要合作互助,这些品质在人们围绕着一张茶桌、一套茶具、一起品茶与一起谈茶时都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同样,这些品质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学生施加正态影响的重要目标体现,体现着与中国茶文化的高度内在契合。可见中国茶文化有助于使高校學生形成健全的人际交往能力,为日后走入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开设相关茶艺与茶文化方面的课程或讲座。通过相关课程、讲座向大学生们介绍茶文化的相关知识,丰富大学生的人文知识储备,使他们对中国茶文化产生浓厚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领悟中国茶文化的内涵与真谛,并通过他们的自身的学习与体验,循序渐进地提升其道德修养与精神品质。高校教师在传授茶文化知识时,要注意将其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不仅要介绍茶文化的一般常识,而且要有目的性地将茶文化与提升大学生文化修养结合起来,努力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魅力,并积极对学生产生正面影响。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在做中学,鼓励他们亲自动手参与到茶事活动中来,让他们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中国茶文化的魅力所在,进而更为真切地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强大的感召力,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品质,这一教学相长的过程也恰恰体现了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传承与延续。
第二,将茶文化观念融入到大学生文化教育工作中去。中国茶文化包含了大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品质,高校不能对茶文化理论进行教条化处理,仅停留在对学生的理论说教上,而是要善于将这些精神品质转化为理念贯穿到高校德育工作的全过程,例如通过对茶文化中勤俭节约品质的传承,鼓励大学生要懂得自己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且行且珍惜,要懂得节约,而不随便铺张浪费,要懂得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必须做好吃苦耐劳与艰苦奋斗的准备。又比如,通过对茶文化中“和、敬、礼、融”观念的传承,要鼓励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对待身边的同学要尊敬礼让、和谐融洽、合作互助,进而形成平安和谐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
第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主题校园文化活动。高校可以通过社团等组织积极举行茶文化展览、茶文化诗会、开展茶文化沙龙、茶艺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中国茶文化中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渗透到大学生内心,不断陶冶他们的情操,放松他们的心情,提升他们的修为,愉悦他们的身心。同时,鼓励其他高校教师与管理者(尤其做学生工作的管理者)也要积极参加到这些校园活动中来,在师生品茶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内心得以释放,加强教师对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指导,不断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同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能不断提升对人生问题的领悟与思考,提升自己的修为。
第四,鼓励大学生结合自身专业开展与茶文化相关的研究。高校还可以围绕茶文化相关主题积极组织大学生围绕自身相关专业知识开展相关调查与研究。例如,历史学的学生可以关注各地茶文化风俗、茶文化的发展历程等;文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关注并研究茶文化与文学艺术的关系;外语专业的学生可以对比研究亚洲不同国家的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的世界影响。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茶文化与不同专业知识的内在关联,有助于更好加深对中国茶文化的理解,体会中国茶文化的无穷魅力,同时无形中有助于内化为自身的文化修养,受用终身。
总之,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它的内在精神意蕴对提升大学生文化修养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与高校学生工作具有紧密的内在契合性,各高校应该充分利用中国茶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内涵,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熏陶与感染,在提升其知识储备的同时不断提升大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进而努力实现其全面发展,为未来中国的发展培养出更多栋梁之材。
茶艺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发展痕迹展示,其并非人们所看到的简单的茶艺展示,而是融合了我国重要的精神内涵,将我国的精神内容通过看似简单的冲泡饮等动作展现出来。茶艺中所蕴含的精神是我国多年历史文明的凝结,是其精华的汇总,具有极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也正是因为茶艺所具有的特性,通过对其进行创编和践行就显得非常重要。只有对茶艺从非文化遗产方面予以保护,才能够真正促进茶艺文化的再进步,才能够让茶艺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中不断发扬光大。
随着我国文化建设和发展,当今的茶文化也汇集了不同地域的品茶习俗而独具韵味。每一种茶叶虽然都有其独特的产地,但是当茶叶被分散销往不同地域时,不同的饮茶者又使用不同的茶具进行茶叶的洗、冲和品的过程,因此,茶艺也被赋予了不同的精神内涵,可以说包容了各类文化,集各地饮茶风俗于一身,在一定程度上也丰富了茶叶的冲泡工艺和品茶韵味。
首先,茶文化代表着和谐,品茶时往往是多人端坐到一起进行较为平静的交谈,氛围以和为贵;其次,通常在待客时会为其冲泡茶水以示欢迎和尊敬,体现了茶文化中的“敬”;再次,茶叶在冲制时需要精心选择水源、茶具、泡法,并应当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品茶,在这个过程中还有特定的礼仪讲究,因此,茶文化的“精”无处不在;最后,人们通过品茶这一习俗和习惯,能够得到心灵的升华,最终实现身心愉悦的效果。
茶文化在我国发展历史悠久,是古人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因此,茶文化也具有极强的“尊古敬古”的韵味,茶文化已经成为我国民族文化中璀璨的瑰宝。另外,当今社会很多商业人士在谈生意和商务交往时经常坐在一起品茶沟通,品茶也逐渐成为创造商务氛围的重要方式。
茶艺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尤为重要。对于此,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对其予以保护,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正规化,并为保护工作提供相关的必要的政策支持,湖南、福建、安徽等省份也积极将本地的茶叶申请了非物质文化保护,并成功进入《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的记录中。非文化遗产所涉及的领域也非常众多,比如舞蹈、民俗、音乐、医药、戏剧、美术、杂技等等,而与我国茶艺相关的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主要是指茶叶的制作工艺、茶叶的冲泡工艺和茶点制作工艺等。这些传统技艺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被继承和发扬,相关的技艺种类多种多样,在丰厚的茶叶制作文化的基础上,提炼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迄今为止,已经有16个与传统技艺相关的项目入选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茶与音乐看似不相关的两个方面,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的登记来看,我国与茶艺相关的传统音乐类遗产项目仅有两个,一项是福州市的茶亭十番音乐,另外一项是湖南省辰溪县的茶山号子,这两种茶文化音乐都十分有名,且被现代歌手进行了创新演绎。
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戏剧类收录的与茶文化相关的项目也比较少,仅为三项,分别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的桂南采茶戏、江西省赣州市的赣南采茶戏以及湖北省阳新县阳新采茶戏。这些戏曲也被戏曲艺术家改编演绎变换了多种形式,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众所周知,有些茶叶是可以入药的,因此,在我国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我们发现,福建省晋江市的灵源万应茶与福建省永定县的永定万应茶被收录到了中医养生这一子名录下。中医事业的发展过程中,这些茶在医疗保健中也被得到了相关的应用。
与茶文化相关的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还有民俗类,在该类别下,广东省潮州市的潮州工夫茶艺和庙会项目中的浙江省磐安县的赶茶场这两个项目。
高校茶艺的创编和实践可以结合名茶的地理标志来进行,将茶中的原产地的气候、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文化、风土人情等特征融入到茶艺之中,让学生能够通过茶艺的观看和学习,感受到茶艺所具有的内涵和力量,能够为茶艺的开展添加新的内容。同时,对于茶艺的教学工作开展尤其要结合其地理标志等方面的特点而进行,探究其中的“独树一帜”特点,一方面能够对茶艺教学的开展添加更为独特的保护,做好相应的优化管理,另一方面也能够为其后续的研究提供强大的支撑。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茶艺,要想真正融入到教学工作之中,则需要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和提升,让学生能够从基本的茶艺学习过程中,融入到系统的、深入的学习中。一方面,教师可以将我国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相关信息纳入到系统教学之中,尤其对于明确收录的本地区与茶文化相关的项目进行重点教学,另一方面则可以积极挖掘茶工艺、茶文化相关的传统戏剧、传统音乐、与茶叶相关的古方医药以及与茶文化相融的地区民俗文化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和精髓,充分对茶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价值研究,让茶艺的学习更加具有内涵,通过具有内涵的内容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将会被极大地调动,学习的效果更好。
对于茶艺所进行的各种保护和传承,一方面需要院校进行积极教学系统建设,从教育方面进行体制的完善,构建相应的茶艺传承方式。另一方面,还需要结合社会力量进行专业的保护,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茶艺的本质,能够切实加入到茶艺的保护过程中来。我国对于茶艺此非文化物质文化遗产所进行的知识产权保护,主要是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索授予的标志产品、标志工艺所进行的法律规定,这就让社会对于其保护的力度不够,还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强。首先,院校需要建立与相关行业的联系,此行业最好是茶艺行业的龙头行业,为学生的实践和培训提供强大的根据地。学生在此范围内,一方面可以学习到重要的茶艺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亲身参与到茶艺的活动之中,切身感受茶艺之中所蕴含的各种丰富知识和内涵,培养学生对茶艺进行保护的意识。其次,院校还需要与法律相关专业的行业进行关联,让学生了解当前我国对于茶艺保护的法律政策,让学生能够从法律意识上对其保护予以提升,探究更好地法律保护措施,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茶艺法律保护意识。第三,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就我国当前的茶艺保护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究我国当前对茶艺保护中所存在的问题,从多方面探究保护茶艺的方式,让学生能够走出校园的限制,将眼光放置到更加广阔的范围内,从而达到提升自我能力,优化茶艺保护,为更好地进行茶艺事业而更加奋进。社会与院校的结合还需要社会中行业和企业的努力,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需要国家的重大推动力量的展现,让相关行业能够自动自发地与院校进行通力合作,以此为契机,也能够更好地推动自身的发展和建设。
任何教学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教材的依托,通过教材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加系统的知识,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整体性更强。因此,对于茶艺的高校教学来说同样需要注重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一方面注重其内容的综合性、全面性,另一方面也要注重让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首先,对于教师来说要做好茶艺教学的教研工作,通过集体教研以及个人教研相结合的方式,寻找最好的教学路径。再教研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提升自我的内在修养,拓展相应的实践性,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提高,深化对教学的认识。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角色,只有教师的品德、修养、知识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更好。其次,教材中所囊括的内容应当尽量全面,让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能够辐射到相关领域的深刻认知,让学生可以探索到更加深刻的内容。比如,教材中可以融合茶的起源、茶艺的形式、国外对于茶艺的认识,我们相邻国家对于茶艺的传承等等内容,既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提升了学生对茶艺的学习兴趣,也具有知识性,让学生的知识更加渊博,学习的领域得到拓展。第三,茶艺教材内容可以与相关的科目进行连接,从而让学生对于茶艺的内涵产生新的认识。比如,茶艺教材可以与品德修养结合在一起,既让学生看到茶中的品德,也让学生能够在品德学习过程中融入茶的清香,让学生对茶和品德都产生新的认识。
茶艺的发展历史悠久,并在新时代中获得了新的进步。相关人员更加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合理的方式对其进行发展,通过院校参与的方式对其进行人才的培养,让茶艺获得越来越多人们的青睐,让人们因为茶艺的发展而更加感受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力争让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通过茶艺认识中国,通过茶艺爱上中国,通过茶艺感受到中国的力量。
[1]任艳艳,单军,姜含春.文化生态视域下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因素分析———以黄山毛峰为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300-305.
[2]郭晓红.从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看茶文化的传承发展[J].福建茶叶,2016,04:281-282.
所谓茶艺课程,就是以中华传统的茶艺为教学内容的课程。茶艺课程教学本身有教学时间短、学员基础能力和知识水平相对低等特点。在茶艺课程教学当中渗透历史文化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事业和个人的修养,对于茶艺课程在教学以重大。同时也对于推进以茶艺课程为代表的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普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商业社会不断发展的当下,茶艺课程的教学往往会急功近利,更加强调围绕商业价值的实现来展开,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学,而不关注学生知识底蕴的提高。事实上,茶叶作为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其代表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茶艺课程教学当中对学生施以文化教育,是宣传我国传统文化的应有之义,也是茶艺课程教学当中所关注的内容。
文化教育指的是在茶艺课程的教学当中,引导和教会学生学习更多的以茶艺相关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文化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底蕴,帮助学生在进行茶艺表演当中添加进更多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内容。
具体而言,文化教育包括历史、哲学、手工业的相关内容的教育。在文化教育的实施过程当中,向学生宣讲我国茶艺课程的来源历史以及茶道所表明的哲学思想,并且适时地向学生传达茶具在古代手工业发展过程中的演进历史。进行类似的文化教育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也是为了帮助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应对工作当中遇到的突况。根据实践经验,茶艺表演的时间当中经常会有客人向表演者提出相关的问题,如果两者不能够完满地回答出客人的问题就会使茶楼的形象大大受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茶艺表演的艺术效果。
对于文化史的讲授式茶艺课程当中进行文化教育的应有之义。在这里,文化史的讲授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讲解了茶的历史。中国古代的茶艺课程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中国古文化当中,茶除了作为一种饮料,同时还曾经以治病救人的药材的角色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因此,茶本身所包含的精神内核和历史底蕴时,不了解的人所无法想象的。学员如果不了解其中的背景单纯通过观察茶叶这样简单的物质形态,并不能够联想出它其中所代表的历史含义。而帮助学生理解这段历史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茶道当中的相关动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茶道水平。
其次是讲解了茶具的历史。茶具的使用是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公道杯茶壶等用具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含义十分深厚。如果在教学过程当向学生表达了这些茶具所代表的历史文化含义,只会让学生对于茶道所使用的工具产生内心上的崇敬感,也就会在表演的过程当中具有非常深刻的仪式感,有助于良好表演效果的产生。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中国古代文化当中,非常强调“规矩”的养成,在茶艺课程和茶道表演当中也莫出其右。在茶艺课程的文化教育当中,强调和重视“规矩”的养成,事实上强调的是一种仪式感,是要通过学员的一招一式,营造一种庄严雅致的氛围。“规矩”的养成,并不在一朝一夕,而是要通过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的教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茶艺表演的习惯。在不知不觉当中让学生从心底树立起一种对于“规矩”的尊重感。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学校对学员每一阶段的茶艺学习都有严格的要求,以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学生。在无形当中引导和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规矩”。
同时茶艺课程教育当中,还引入了中国古代师徒教学模式当中的一些理念。例如,对于那些课堂表现不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惩戒,让学生在心中为自己划下明确的界限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这样做,也可以在潜移默化当中树立学生的“规矩”意识。
上面提到,茶艺课程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了非常深刻的哲学理念,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茶艺课程的文化教学当中,教会学生茶艺课程当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成为了相关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首先是“知止”的思想。中国有一句俗语,叫做“满杯酒半杯茶,余下半杯是交情”。这里其实蕴含的是一种“知止”的思想。这种思想指导人们在实际生活当中,要以谦让和包容之心待人接物,能够以虚怀若谷的心胸和姿态来面对人际交往。教会学员这个道理,一方面提高了学员的自身素质,也帮助学员更加深刻的理解茶道精神。
再有是“明礼”的思想。在茶道表演当中,无处不体现着对于观礼客人的尊崇,这种行为折射了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尊重他人的理念。向学员传达这一思想,在帮助其树立服务意识,提高其服务质量方面大有助益。实践中,茶艺课程的氛围相当雅致,学员在文雅的教学氛围中,深刻体会到了“礼”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茶艺课程源远流长。茶艺课程的文化教育功能是毋庸置疑的,在茶艺课程当中向学生传达相应的文化理念,对于提高茶艺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仪式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新时期,英语精读课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一门重要的语言学课,已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语言技能,而是掌握语言背后所代表的深层次文化同时传承我国的优秀文化,茶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文化积淀被运用到越来越多的教学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但目前英语精读课教学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这就要求在整个英语精读课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导入茶文化时注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积极探索茶文化导入的构建思路。
随着英语精读教学理念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英语精读课教学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对学生进行单词语法和阅读、翻译等技能的教授,正逐步摒弃传统教学方式进而转移到以学生为主体的交际英语教学模式上来,E星体育官方网站但必须强调的是当前英语精读课教学现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需引起重视:首先英语精读课形式单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难以达到应有的课堂教学效果。虽然英语精读教学不断革新,但很多学校仍在沿用传统的靠着一本教材老师教授字面意义的语法、句子结构等基础知识,学生标记好知识点后囫囵吞枣死记硬背,而对于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等抽象词汇,学生根本不理解其真正的意思,甚至完全按照本国的文化和语言习惯去理解,这样不仅导致理解偏差易出现错误,久而久之,也会使学生厌学情绪,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降低,自然教学效果不尽人如意。其次英语精读课教学教学观念落后,缺乏创新。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结构更新的不断加快,要求高校英语精读课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掌握新的教育和教育模式及知识结构等满足社会发展和英语精读课教学工作的需要。当前英语精读课教学存在着知识陈旧,教材教具教学场地单一,教学观念落后等问题,很多学校的英语精读课教学依然只过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音、语法、阅读理解,翻译等基本技能,而忽视了学生对英语文章本质和文化内涵的理解,不仅教材多年不变,课堂教学也仍停留在老师口授学生聆听,几乎没有互动性的模式上,导致很多学生学习了多年英语,即使拿到了等级证书,依然是“哑巴英语”。最后应试教育制约了英语精读课教学的发展。虽然我国现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对英语教学无论在教学模式、教材编排、教学方式上等都进行了很多改革和创新,很多孩子在小学甚至幼儿园就接触并学习掌握了很多英语知识和技能,但进入初中之后,应试教育迫使家长和学校仍以强调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为主要目标,“填鸭式”传统英语教学又死灰复燃一直到学生进入大学。而进入大学后,由于多年的英语学习习惯和思维已根深蒂固,教师和学生都很难从根本上扭转思想,导致英语精读课教学革新和发展受到影响很难推进。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传承千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德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强大的社会功能成为千百年来国人争相学习和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今中国茶文化已推广到世界各地,受到各国人民的青睐,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和传承价值主要体现在:首先茶文化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我国是茶叶种植、生产大国,茶作为可再生资源,不仅为从事茶事的人们带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体现了其强大的社会功能。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茶事活动,很多地方更是形成了庞大的茶文化经济链,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振兴了地方经济,也推动了当地精神文明建设。其次茶文化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模式。目前茶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健康、低碳、环保、老少皆宜的饮料,改变着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广东人吃早茶就是吃早饭,四川人的生活里更是离不开茶。新时期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与此同时时代飞速发展引发的激烈竞争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于是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很多人会寻求轻松愉悦健康的放松方式来舒缓压力,茶馆无疑是释放压力消遣娱乐最好的去处,喝茶的环境、茶叶的清香能让人们消除焦躁、疲惫的情绪,全身心得到放松。最后传承茶文化对推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和传播有深远意义。我国茶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古代文人墨客把茶和文化相结合,赋予茶文化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很多文学著作里都可见茶的踪迹。茶文化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精神内涵可指导新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如茶文化内涵中关于“礼节”的体现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教导人们宽厚待人、诚信待人,和谐共处。新时期各国间茶文化的交流日益密切,中国的茶文化已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渗透进各国的文化中,这对传播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英语精读课是一门语言学科,而语言是文化的重要外在表现形式。英语精读课教学想要达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目的,就要广泛植入各种文化,茶文化作为中国社会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中理所当然,英语精读课教学中茶文化导入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将茶文化融入英语精读课教学中可以丰富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以往的英语精读课只关注学生对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学习兴趣等都缺乏深入细致的考虑,良好的文化修养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学习观念,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其次,在英语精读课教学中导入茶文化能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每个时期时代背景不同文化特色也不尽相同,而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地方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文化渗透入茶文化中,都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同时茶文化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又与当地文化相碰撞融合,赋予新的内涵和价值。最后,导入茶文化对英语精读课教学的引导和启发。茶文化所蕴含的专注、美学鉴赏、分享等内涵为英语教学提供引导启发作用。如学习泡茶就要了解各种茶的品性,口感及冲泡方法等,泡茶时要专心致志注意力集中才能将茶叶的功效发挥到极致。通过学习借鉴茶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另外茶文化蕴含的谦让、勤俭、感恩、修心等处世哲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启发学生思维。
英语精读课是大学教育体系中一门至关重要的学科,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为社会培养全面人才有着重要意义。现阶段,很多大学已经充分认识到英语精读课教学导入茶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可以说英语精读课教学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学习语言技能的过程,而是学习了解各国文化,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过程。英语精读课教学导入茶文化的构建思路分析:首先,调研学生的英语精读课学习现状,查找问题和不足,完善教学体系。想要从根本上改变英语精读课教学效果差的问题,必须深入细致地调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切以学生和社会的需求为出发点,对落后的教学理念和现状必须狠下功夫加以改进。将茶文化选择性地导入英语精读课教学中,找出二者的切合点准确导入,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并定期检验导入茶文化后的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及时更正。其次,英语精读课教学要注重创新。时代飞速发展,英语精读课教学也要与时俱进紧跟时展步伐,培养适合时展的全面人才。这就要求英语精读课教学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可以灵活多变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如开展茶艺课,让学生在品茶、聆听茶文化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知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文化的魅力。又可以将古代的采茶舞融入到现代舞蹈中,学生在体验中势必要先了解茶叶的种植、制作等工艺及各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色。这样的教学重在体验容易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明显要比教师一言堂抽象的教学方式效果显著。最后,英语精读课教学导入茶文化应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同时入手。首先学校方面应加强对英语精读课教学的重视,加大资金和人才的投入,改革教学模式,引进先进的教学经验;教师方面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刻苦钻研东西方文化差异,加强对各民族和国家文化知识的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上应推出新灵活多变大胆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学生方面,学生不能满足于书本及老师传授的知识,应发挥现代社会互联网和信息发达的优势,积极主动搜集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
综上所述,随着英语教学理念的不断完善和进步,英语精读课教学中导入茶文化已逐渐成为大学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是目前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时代在不断发展变化,茶文化的本质和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这就要求大学在开展英语精读课时边研究边总结,认真提炼茶文化的内涵选择性地导入到英语教学活动中,从而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1]廖文丽.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文化因素的导入[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2):123-126.
[2]周东华.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导入研究[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16-118.
[3]赵才华.语言与文化关系以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J];外语电化教学,2015(5):171-175.
[4]陈汉生.大学英语的作文教学要溶于精读课的教学中[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216-220.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课程改革工作都很注重对传统人文精神元素的融入,传统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特有人文艺术表达,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多样的表现形式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资源。体育教学活动是有目的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全民健身意识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主要围绕实践展开,课程和考核通常在户外进行,与一般文化课学习有着很大不同,因此,传统体育教学往往是由教师组织的体育活动,忽视了教学中的人文性元素。当前高校教育提倡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体育教学展开需要兼顾当代青少年综合素质培养,所以,在教学中引入传统茶文化元素,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传统茶文化的认知程度,在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促进精神发展。通过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的人文性,发扬和传承传统茶文化知识,利用民族文化内涵重塑当代大学生文化修养,树立科学的体育教学理论并参考理论进行实践,确定融入传统茶文化体育教学思路的施展空间和具体可行性,为高校教育改革,尤其是体育教学开展提供新的途径。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产地之一,神农氏尝百草,茶叶作为解毒药材被人们了解,随着历史发展,茶叶逐渐由草药转变为一般日常饮品。茶叶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受到各地区、不同民族的欢迎,人们不断提升茶叶的生产工艺和茶水的烹制手法,逐渐形成富有规律的茶文化现象,唐代陆羽的《茶经》,首次将茶叶的相关知识系统地向世人作了介绍。唐代以来,茶文化为主题的文化表现形式日益丰富,古代文人通过吟诗作赋、举办茶会等方式进行茶文化创作与交流,逐渐将茶叶从一般植物饮品提升到审美艺术高度。茶文化从表象的茶具、茶艺发展为茶礼、茶德,包含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主流思想内涵,与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释道”三教文化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茶利益、茶道德对个体文化修养及价值观建立有着指导作用。茶文化中存在的亲近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以及饮茶活动的社交性和团体性都对现代体育教学有着指导作用。青少年学生在体育比赛中往往求胜心较重,面对体育课程片面追求考核成绩的现象,茶文化在体育教学中可以起到有效的心理疏导作用。传统茶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有着广泛基础,以熟悉的文化切入体育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主要通过大学体育课程形式展开,是带有明确目的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体育技能及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必修课程。体育课程学习是目前贯穿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之中的普及性最高的课程,传统体育教学思路主要是通过教师对体育技巧的教授,让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通过对多个体育项目的成绩测试作为考核标准。近年来,体育教学的重要性逐步得到社会各界认可,但是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体育课程作为“副课”被相对边缘化,学生及教师重视不足,学生对大学体育满足于必须考及格,缺乏对体育活动参与的热情;其次,体育教学缺乏完善的教学大纲,没有明确体育理论教学的重要性,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没有统一标准,往往凭借任课教师的经验和主观喜好,多数学校存在体育理论教学缺失,使体育课逐渐沦为缺乏科学支持的活动课;最后,教学方式的单一化,长期固定的教学方式使课程缺乏趣味性,课堂教学成果很难实现课下延伸,学生实际掌握情况参差不齐,无法适应社会人才发展需求。
通过上文对传统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发现传统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在跨学科文化交流融合上存在很大不足,如果学生不能自发地开展体育锻炼,仅凭课堂时间很难实现这一目标。因此,将传统茶文化中相关因素融入高校体育教学,有着重要现实意义,茶文化的内在价值理念可以有效帮助改善体育教学模式的单一化问题,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可以在提高学生民族文化认识水平的同时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升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通过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应用,符合当前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为社会培养能力全面的综合性人才,也使体育教师在全新教学思路的指导下获得二次学习、二次提高的机会。提炼传统茶文化中思想精髓,培养学生不骄不躁的态度和社交能力,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进行团体活动,倡导茶文化中提出的交流分享、平等互助思想,以传统民族文化内涵规范当前高校学生行为,确保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与学生思想道德成长水平,为茶文化元素的推广做出积极示范。
传统茶文化元素在体育教学中的融合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主要思路:第一,要增加茶文化相关的授课内容,通过教育方案的形成规范高校体育教学开展,并根据教学上发生的变动适当调整考核方式,使师生双方最大程度地认可全新教学思路。第二,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增加体育教学经费投入。传统茶文化在体育教学中的融入需要建立在教师充分了解茶文化、勇于结合创新基础上,学校需要定期组织相关教研活动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并加大体育教学经费,为多样化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由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的饮茶活动或茶艺表演,理论结合实际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充分实践,勇于创新。虽然传统茶文化是“偏理论”的教学元素,但在体育教学思路变化中需要进行充分实践,保障课程内容的可操作性,考虑到不同专业、不同地区学生需求可能存在的差异性,如果学生出现接受困难或兴趣较低现象,教师需要及时了解情况并对教学做出调整。高校体育教学新思路的把握可以帮助教师的教学工作兼顾学生身体素质提升与人文水平培养,以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调动起学生体育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课下自发参与体育活动。
传统茶文化融入体育教学新思路的出现为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全新方向,体育教学内涵的丰富可以在充分发挥实践课程对学生体能素质方面功效,加深学生对传统茶文化了解,有效提高学生对高校体育课程的参与积极性,在民族文化价值观指导下进行全面素质教育。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面对着多元化信息环境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十分有限,通过学校教学中传统茶文化融入,使学生在了解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开展课程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自身认知水平的机会。教学过程中,全新教学思路带来了授课方式、授课内容以及考核方式等多方面改变,其中考核方面采取综合评价形式,避免一次成绩决定学生最终考核,逐渐形成符合学生需求和现代教学理念的全新模式。高校及有关部门需要鼓励任课教师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改革中,不断再学习建立起对传统茶文化的基本认识,为我国传统茶文化传播与体育教学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刘洋,张振军.民族体育元素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新疆刀郎舞为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1):96-100.
[2]于善.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植入式”教学模式探析———以桂东南采茶舞引入高校体育课堂为例[J].福建茶叶,2016(5):252-253.
[3]李全德,赵福祥.云南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体育的可行性[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01-104.
[4]张勃,刘俊荣.民族传统文化融入体育教学的模式与思路分析———以采茶舞融入为例[J].福建茶叶,2015(6):224-226.
[5]周静,刘振忠,康建敏.创新创业文化融入体育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5(2):53-55+60.
[6]孙云,庄希琛,任平社.文化传承视阈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现状调查[J].山东体育科技,2014(5):99-101.
[7]李兆臣.嫩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与校园文化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67-68.
[8]张同怀.从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看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意义和途径[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2):68-69.
茶艺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茶艺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主要传授我国茶文化的基本知识、茶叶鉴赏及其冲泡方法等相关茶艺服务流程与技巧。这门课程着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依据本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以中职学校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帮助其构建知识体系、拓展其实践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爱好的教学方法。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操作等形式,来获得感性材料,在经过思维活动的加工去认知抽象的概念。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调动其全部感官、思维,在通过“尝试”,“对比”等方法来比较观察、动手实践,整个学习过程主要以体验方式展开。
学生是体验式教学的主体,而老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老师通过设定一定的情景,帮助学生来体会,从而实现知识的传授不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式,使得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和经历来构建其自身的知识体系。
体验式教学方法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最根本的要素是能够更加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情感。传统的教学方式多为老师机械教,学生接受多为被动的方式,教师与学生在学习之间的情感投入较浅。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有效的实现互动,在这种互动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