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之茶文化

发布时间:2024-01-16 15:16:18    浏览:

[返回]

  在篆刻艺术作品中,清·黄易与赵之琛都刻过“茶熟香温且自看”的闲章,童大年有“天地一壶间”的闲章。

  有名的茶书(法)、E星体育茶画,虽然没有茶诗那么多,但其中传世佳作载入史册者也不少。台湾茶人蔡荣章先生列出有关茶的书法作品,就有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唐·怀素的《苦笱帖》;宋·苏轼的《啜茶帖》、《一夜帖》,蔡襄的《精茶帖》;明·唐寅的《夜坐》,文彭的《卢仝饮茶歌》长卷;清·丁敬的《论茶六绝句》等34种。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之茶文化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要发扬光大,茶文化的普及,也有利于复兴中国的文化,和谐社会的建设,茶文化与现代产业的结合,可以创造社会财富。

  随着茶圣陆羽所倡导的品饮风习风靡一时,在文人士大夫中大行其道,人们逐渐摒弃了“浑以烹之”、“与渝蔬而嚷者无异”的粗放式饮茶,代之以程序相对固定的细品慢煎式的艺术品茶,从而实现了从物质享受到精神愉悦的飞跃。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主要是植根于中国古老的文化,独特的民族精神之中,中国茶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其蓬勃的生命力,感染和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并在这个古老文明的国度不断得到继承和发扬.茶与中国的风俗,诗歌,生活,甚至流传的宗教都产生了融合,影响深刻。茶文化的出现,把人类的精神和智慧带到了更高的境界,提高了人们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欣赏水平。

  《茶经》分上、中下三卷,将茶的起源,性状,品质,产地,种植,采制,烹饮方法及茶具等,记述较为详尽。《茶经》的问世加快了茶叶知识的传播,对茶叶的生产贸易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使民间千家万户都把茶列为“开门七件事”之一,将茶与柴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相提并。中国的茶最初只是药用,后来慢慢的与文化以及时代的精神结合,才有了茶文化。陆羽的《茶经》还把精神追求和价值评判贯穿于茶事之中,把“精行俭德”作为茶道思想内涵,也就是说,通过饮茶活动陶冶情操,使自己成为具有美好的行为和俭朴高尚道德的人。这是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第一次把茶与人们的道德品质相联系,体现了陆羽所倡导的茶道精神。“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宋代诗人梅尧臣以其简洁的诗句,尽情讴歌了陆羽毕生精研茶艺探究茶道首创茶文化。

  茶具中的艺术作品更多。如唐代越窑烧制的“青瓷荷叶盏、托”和“秘色瓷茶盂”;从紫砂茶具问世后,明代制壶大师供春、时大彬、惠孟臣和清代的陈鸣远、杨彭年、邵大烹都曾制作出传世的紫砂茶壶。尤其是杨彭年与书画家陈鸿寿合作,刻制出融诗文书画与紫砂艺术为一体的《曼生壶》,使茶文化有了新载体。

  茶不与文化结合,就是普通的农产品,一旦与文化结合起来,就成为有生命、有灵魂的东西,它已经渗透了百姓的生活,在民俗中也打下了深深的印记。比如以茶为待客礼仪就较为普遍。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贫穷百姓,来了宾客,首先敬上一杯香茶。蒙古族敬“奶茶”,藏族敬“酥油茶”,舍族敬你“三杯茶”,回、保安等族敬的是“汤茶”,江浙地区春节等客的是“元宝茶”,粤东、闽西、赣南的客家人待客的是“擂茶”,广东、福建沿海一带时兴“功夫茶”,洞庭湖地区则爱喝“芝麻豆子茶”杭州农村“立夏”时要喝“七家茶”,民间端午节还要制作“午时茶”。有趣的是,民间男女定亲聘礼须用茶,所以说“三茶六礼”。所谓“三茶”是指提亲,相亲和人洞房沏三道茶水的总称。每年新茶上市前,茶农还要泡上三杯新茶祭祀茶圣茶神。

  中国的茶文化影响深远,不仅在本国得到继承和发扬,也向外传播了茶的精神,茶的内涵。

  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轴,融儒、道、佛为一体,其核心是茶道,茶道的基本精神是以德为中心,注重人的思想、品德和个人的修身养性,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和诚处世,敬人爱民,化解矛盾,增进团结,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通过参与茶文化和茶事活动可缓解人们的精神压力,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以便保持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情绪来完成自己的工作,迎接新的挑战。中国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对于提高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有明显的作用。中国茶文化传入日本的过程中,在影响日本文化的同时,不断与日本本土的文化交融、渗透。日本茶道主要反映中国的禅宗思想,同时也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日本茶道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不仅仅是物质享受,而且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培养人们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中国人“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这四条都是通过饮茶贯彻儒家的礼、义、仁、德等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公开申明的“茶禅一位”,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它规劝人们要和平共处,互敬互爱,廉洁朴实,修身养性。日本茶道程式严谨,强调古朴、清寂之美;中国茶文化更崇尚自然美、随和美。

  据《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从上可知茶叶是炎帝神农氏发现的,距今已有五千多年。西汉时,饮茶已成为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夫的一种时尚,魏晋以后,从种茶,制茶,饮茶在我国江南已相当普及,敬茶也成为江南待客的礼仪,茶叶作为一种饮料已被人们所钟爱。唐玄宗年间,被后人尊为茶圣的陆羽遍尝各地名茶,收集积累了不少有关茶术方面的资料,后隐居在浙江吴兴专心著述,终于写出了中国乃至世界第一专著《茶经》。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被朋友们称之为“别茶人”,他可说是终生、终日与茶相伴.“起尝一碗茗,行读一行书”,“夜茶一两构,秋吟三数声”,“或饮茶一盏,或吟诗一章”。在《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中,白居易写道“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曲尘。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借茶描写了与李六郎中的深厚友谊。卢全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写道“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这首诗对饮茶作了非常生动、贴切的描绘,极富感染力。诗人每饮一碗,都会有不同的感觉,彰显了饮茶的多层次感受。茶与诗歌的结合有很多的例子,如西晋·左思《娇女诗》中“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的诗句;张孟阳《登成都楼》中“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的诗句。据茶史家朱自振先生调查,自晋及清,我国咏及茶事的广义茶诗大约有一万七八千首。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