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
众所周知,我国有着数千年的饮茶史,茶早已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发展到现代,我们的茶叶不仅有了六大茶类和再加工茶之分,在六大茶类之下,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茶叶种类。
在当代中国,茶叶领域缺少明确且强有力的行业标准,且茶叶知识的普及力度不够。
从标准分类学上考虑,茶行业的标准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及企业标准等,可以说是门类齐全。
目前,我国茶业标准体系已基本形成“强制性标准守底线、推荐性标准保基本、行业标准补遗漏、企业标准强质量、团体标准搞创新”的格局。
范围涉及茶叶种植、产品、生产加工(深加工)、销售、包装、标签标识、质量安全等方面,并逐步向冲泡品鉴、轻工、管理、电子商务等领域延伸。
但是我国茶叶种类繁多,每种茶都会因品种、产地、土质、采摘季节等因素影响品质。
对消费者而言,他们看到的茶叶外包装上的“特级茶”“一级茶”仅是产品品质特征表述。
这也从侧面导致消费者对某种茶的认知产生了误区,让他们片面地以为自己喝的茶就是所谓的特级正品茶。
而且消费者很难理解现行茶叶品质标准的描述,致使国家给出的标准在消费者选茶、买茶的过程中很难发挥作用。
普通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难辨良莠,而这种状况长期不改变则会抑制消费者的消费欲望,降低他们对中国茶的信心。
在青岛有两个掌握着茶行业话语权的组织,分别是青岛市茶叶协会,以及青岛市茶文化研究会。
M6米乐
其中,青岛市茶叶协会正式成立于2012年,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委副书记、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83家茶叶生产企业负责人参加了该协会的成立大会。
在青岛岛市茶文化研究协会的成立大会上M6米乐,中国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鲁成银、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梅宇、中国茶文化研究院院长罗大友等国内著名茶学界人士,以及茶产业相关各领域代表纷纷到场。
青岛市茶叶协会早在2013年就出台了青岛《崂山红茶》的地方标准,后又联合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在随后到几年内还出台了12条青岛茶叶的地方标准。
在2020年的年会,研究协会会长匡新现场发布了《崂山龙须》《崂山龙珠》《崂山金螺》三项青岛市地方标准,以及《青岛白茶》《崂山黄茶》《崂山青茶》《崂山黑茶》四项青岛市团体标准。
这些标准的制定初衷都是为了促进青岛市的茶产业发展,但因为两个组织之间存在着沟通问题,导致标准出现了混乱。
当地的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根本不知道该遵守青岛市茶叶协会制定的标准,还是遵守青岛市茶文化研究协会制定的标准。
标准的模糊让消费者的“茶叶观”也随着产生了混乱,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个明确的统一标准,彻底解决这种混乱的情况。
要想“让中国人说清楚中国茶”,首先要保证的是在国家层面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国家标准。
比如,进一步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茶叶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
但是,要想达到让规范茶行业标准的目的,仅仅依靠国家层面的立法和制定标准是不够的。
龙井茶行业标准现行有效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2015年12月30日发布,2016年6月1日实施的《地理标志产品 龙井茶》(标准号:GB/T 18650-2008)。
有了《地理标志产品 龙井茶》这个唯一的权威标准,消费者的对于龙井茶的信任度越来越高。
2020年8月10日,龙井茶国家标准实物样品通过了由浙江省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的技术审定。
实物样品包含龙井茶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共六个等级,适用于地理标志产品龙井茶使用。
龙井茶实物标准样的制定将显著提升龙井茶产品定级、质量判定的可操作性,对龙井茶品牌保护、生产销售规范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措施既宣传了龙井茶地理标志区域、标准及商标管理规则,形成维护龙井茶品牌的合力M6米乐。
同时,也向消费者普及了龙井茶相关知识,增强了真假龙井茶的鉴别能力,受到茶圈的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
M6米乐
龙井的国家标准虽然已经足够完善,但是这样的标准依然难以让普通消费者理解。
比如对于茶叶的外形判断中,国标用了匀齐、匀整茶叶知识、尚匀整这样的词来对茶叶进行分级,但大部分消费者根本不知道这样的描述分别对于怎样的实际情况。
为了弥补这一不足,部分企业和组织的科研人员根据西湖龙井国标的标准,对其进行细化和数字化,提炼出了EFU指数。
茶叶质检研发人员根据GB/T23766-2009中名优绿茶品质因子评价审评得分,综合茶叶理化检测各成分指标含量,对不同等级茶叶标记,由EFU0—20以示茶叶品级高低。
这套标准淡化了茶叶的等级概念,让消费者更直观的理解茶叶,只需知道数字即可了解茶叶品质,不必再费时费力地去辨认这是什么等级的茶叶了。
这套标准的推广和严格实施,可以让消费者让消费者一眼就看明白茶叶的质量好坏,用观察、品尝、对比就知道茶叶质量并放心下单。
要想让“中国人说清楚中国茶”,除了国家层面的措施,还需要各茶企、茶叶相关组织和无数茶行业从业者的努力。
M6米乐
这些组织有责任与业界一同,通过普及茶叶知识、茶叶标准,去帮助国人接触、了解、认知、认同中国茶。
从促进消费,从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从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角度,来思考“让中国人说清楚中国茶”这个问题,对于行业的健康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正如中茶协秘书长梅宇先生所说的那样:中国人应该为中国茶感到骄傲,中国茶与中国人的关系之紧密举世无双。
我们始终坚信,扎根数千年的茶行业,在不远的一天,一定会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迎来茶行业自身的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