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在唐代得到了空前发展,唐中叶以后喝茶真正普及开来,成为自南到北、从上至下都极度盛行的全民风尚。
恰好此时制瓷业发展迅速,瓷器基本取代了漆器和金银器,成为人们日常最重要的生活用器,于是当之无愧地占据了茶具的主流地位。
但世事无常,明代时默默无闻了几百年的紫砂壶忽然声名鹊起,凭借着优异的性能和古朴典雅的形象抢占了不少市场,甚至被追捧者誉为“茶器之首”,对瓷器这个茶具界的“old money”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自此以后,每一个爱茶之人在选择茶具时,都面临着同一个灵魂拷问:泡茶,到底该选瓷器还是紫砂呢?
要知道虽然同样是喝茶,但唐宋时期人们喝茶的方式跟现在可是相差甚远,当时流行的是饼茶或团茶,喝的时候再碾末成粉。
稍微不同的是,唐代是把茶粉放进开水锅里煮,称为煎茶法;而宋代直接放入茶盏中加沸水冲调并搅打出泡沫,叫做点茶。
两种方法里,茶叶的“加工”过程要么在锅里进行,要么在茶盏中进行,完全没有紫砂壶发挥的余地,所以此时的紫砂壶顶多用来烧一烧水,翻不起什么浪花。
既是一件风雅之事,还颇有仪式感。宋朝的茶文化有多流行,光是点茶的工具就有十二种:茶炉、茶瓶、茶筅、茶盒、茶盏、盏托、茶巾、茶勺、水盂等。南宋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里均有完整的茶具记载。
瓷器烧成温度高,胎体坚硬致密,外面玻璃质的釉层更是大大降低了透气性和吸水性。因此,瓷器茶具虽然不能留香,但也不会串味,今天泡绿茶明天泡红茶,泡什么都是原汁原味完全不挑剔。
如果是紫砂,紫砂的气孔内充满不流动的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这就导致紫砂壶导热性差M6米乐茶叶知识、保温性能良好,壶内能够较长时间的维持高温。
直到清雍正年间,我们如今熟悉的绿、白、黄、青、红、黑这六大茶类已经全部诞生。这其中,绿茶M6米乐、白茶、黄茶发酵程度轻微甚至根本不发酵,茶叶较为鲜嫩,用紫砂壶冲泡容易闷茶,失去原有的鲜爽。
只有黑茶、红茶、青茶中的高香品种(例如乌龙茶)以及一些陈年老白茶、普洱熟茶等耐焖泡的茶,才能给紫砂壶充分发挥的舞台。
此外,中国人在饮食上讲究色香味俱全,喝茶也不例外。不同颜色的茶汤搭配不同色泽、不同款式的茶器,往往能给人绝佳的视觉享受。
而瓷器凭借悠久的历史,发展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釉色和彩绘,在赏心悦目这一点上,是紫砂所远不能及的。
当然,无论选择什么材质的茶具,喝茶最重要的还是心境,在这件事上宋人远比我们有经验,在他们看来饮茶是与天地交融,茶之味就是山水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