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

M6米乐围炉煮茶凭啥火出圈?它背后的知识点要记下!

发布时间:2022-12-18 16:59:45    浏览:

[返回]

  这是今年冬天在年轻人中突然蹿红的一种社交方式——围炉煮茶。在各大社交平台上,

  光看“围炉煮茶”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雅致生活,其实还真没错,煮茶并非新形式,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有关于煮茶的记载,从原料到步骤对煮茶技艺进行了总结:

  对燃料提出“其火,用炭,次用劲薪”;水讲究“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时长也要把握,“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煮茶以三沸之水最妙,再煮下去,水便老而不可饮了。

  严格来说,今天的“围炉煮茶”更像是脱胎于云南的火塘烤茶。火塘是云南人家里用以烧水煮饭的一种火坑,寒风凛冽的时节,一家人就围坐火塘边,用土陶罐烘烤茶叶,待茶叶飘出焦香味,再将开水注入茶罐,伴随着刺啦一声,茶香瞬间被激发,再耐心等上片刻,火塘烤茶就做好了。

  也有人说是甘肃的罐罐茶。炉上烧一罐水,炉边烤几颗枣,等水开了,枣皮糊了,M6米乐把茶叶和枣放进陶罐里,依个人喜好加点儿枸杞、桂圆、菊花、冰糖,炉边还可以烤上馍馍、红薯、洋芋,边吃边喝。

  闲暇冬日里,尽情地睡个懒觉,晚起约几位好友坐卧炉边,屋外白雪皑皑,屋内炭火熠熠、雪水慢沸。诗中描绘的冬日煮茶场景,带着一股迎面而来的暖意,M6米乐令人心向往之。

  其实在我国,茶叶的使用经历了几个阶段。秦汉时期,茶并非日常饮品,而是以其药用价值出现在药铺里;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之风逐渐兴起,但这时的茶里还会加葱、姜、枣、橘皮、薄荷等配料,与“胡辣汤”有异曲同工之妙;唐朝煎茶法的出现,才让饮茶之风盛极大江南北,茶也与“柴米油盐酱醋”并列成为老百姓的开门七件事。

  不过M6米乐,随着饮茶群体扩大,煮茶这种耗费时间、精力的细活儿逐渐小众化,平民百姓以散茶冲泡为主。

  明太祖朱元璋就十分看不惯人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制作团饼茶,宋朝延续下来的斗茶风气更是令他不喜。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以减轻茶户劳役为由,下令:“岁贡上供茶,罢造龙团M6米乐,听茶户惟采芽茶以进。”禁止上贡团茶,推广散茶之风。

  饮茶方式因时、因地而异,但煮茶的文化属性和社交属性是被广泛认可的。文人士大夫甚至将煮茶提升到精神层面,以为雅事。

  这是东坡居士梦中以无根雪水烹极品小龙团茶叶知识,身旁还有美人歌以助兴,恍然梦醒,余味犹存。

  这是宋代诗人杜耒以热茶代美酒招待宾客,慢火细烹的茶叶滋味醇厚,主宾尽享其中雅乐,烟霭朦胧间,意趣非常。

  这是毕生嗜茶的明代诗人文徵明,在收到好友赠送的阳羡新茶后,喜不自胜,亲自煮泉烹茶。

  要知道不是所有茶都适合煮。若是轻发酵的新茶,茶内物质尚未转化,过度的加热可能导致茶叶变黑,茶汤变紫,苦味过早地浸泡出来而难以入口。

  不如选择年份较长、发酵程度高的茶,如白茶、熟普、红茶、黑茶等等。这些茶经过时间沉淀,茶性趋于温和,冬季驱寒润体再好不过了。

  如陆游这首诗传达的惬意幽致一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小小的围炉给了年轻人一方惬意的休憩之地,看着一壶茶慢慢沸腾,休闲舒适的情绪融入茶香。

  看到了这里,是不是突然也想去泡杯茶喝?其实,“围炉煮茶”只是一种形式,无论以怎样的形式去探索追寻,希望我们都可以到达安宁惬意的那一方心中小天地。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