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
古时,有一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泡了一碗茶给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后来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还被招为东床驸马。一个春日,状元来到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后拥,到了九龙窠,但见峭壁上长着三株高大的茶树,枝叶繁茂,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阳光下闪着紫红色的光泽,煞是可爱。老方丈说,去年你犯鼓胀病,就是用这种茶叶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树发芽时,就鸣鼓召集群猴,穿上红衣裤,爬上绝壁采下茶叶,炒制后收藏,可以治百病。状元听了要求采制一盒进贡皇上。第二天,庙内烧香点烛、击鼓鸣钟,召来大小和尚,向九龙窠进发。众人来到茶树下焚香礼拜,齐声高喊“茶发芽!”然后采下芽叶,精工制作,装入锡盒。状元带了茶进京后,正遇皇后肚疼鼓胀,卧床不起。状元立即献茶让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赏。一路上礼炮轰响,火烛通明,到了九龙窠,状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说也奇怪,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出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后来,人们就把这三株茶树叫做“大红袍”了。有人还在石壁上刻了“大红袍”三个大字。从此大红袍就成了年年岁岁的贡茶。
12.铁观音原产于福建省________县,因身骨沉重如铁、形美似观音而得名,是闽南青茶中的极品。
2.我国茶叶种类很多,按照制茶方法的不同和品质的差异,可以划分为六大基础茶类。()
多糖是由多个分子的单糖缩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主要包括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和木质素等。
淀粉制茶中可以水解为麦芽糖、葡萄糖,使水溶性糖增加,增进茶汤滋味和茶叶香气。淀粉水解与制茶品质之间的这种关系,应该充分认识和利用。
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随叶子老化而增加。因此,其含量高低是鲜叶老嫩的重要标志之一。
(2)洞庭碧螺春产于江苏太湖洞庭山区的东西两山的洞庭、金庭、石公、碧螺春冲泡建设等地。
银绿隐翠;香气氛芳,具有清鲜的嫩毫香;滋味鲜醇回甜;汤色嫩绿鲜艳;叶底嫩绿匀齐明亮。
②鲜叶要求采摘标准为单芽头或一芽一叶初展,芽长1.6~2.0cm(也有的是2~2.5cm),七级鲜叶全长3~3.5cm。采回的鲜叶要进行严格的拣剔碧螺春冲泡
2007年黄山“绿牡丹”工艺造型茶作为“国礼茶”由国家主席赠送给普京。此茶系芳生茶业第五代传人汪芳生发明的“绿牡丹”、“锦上添花”、“孔雀开屏”等各种工艺造型名茶之一,具有色艳、毫显、香高、汤清、味甜、形美六绝,集观赏、饮用、保健于一体,造型巧夺天工,举世无双。冲泡后,能欣赏到“牡丹花开”、“孔雀开屏”、“龙凤戏珠”等不同的梦幻奇景,可谓形态万千,栩栩如生。
红茶:红茶形成于16世纪末与17世纪初之间,福建武夷山区首创小种工夫红茶。到清同治年间,福建红茶政和一县出口外洋达万余箱,可谓盛期。以后红茶生产扩大到安徽、江西、湖北、四川等省。而今红茶生产又扩大到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和海南等省(区),成为中国出口主要茶类。
青茶:介于红绿茶之间的茶为青茶。青茶也称乌龙茶,它的外形粗大,不具绿茶、红茶那样的诱人外形,可是却富有沁人心脾的芬芳和令人欲醉的滋味。近年来日本的“乌龙茶热”兴起,就是由于它具有特异的品质。青茶创制约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发祥地在福建安溪,后传到闽北武夷山。
鲜叶自茶树上采摘下后,及时将鲜叶按级分别盛装,运送到加工茶厂。在装运时,要用竹篾编制的有小孔通气的竹箩盛装,将鲜叶松散地装入箩内,不能紧压,同时装运工具要保持清洁,不能有异味,并应尽量缩短运送时间,做到采摘下的鲜叶随装随运。
鲜叶运送到加工厂后,收叶人员要及时验收,根据鲜叶的嫩度、匀度、净度和新鲜度等4个因素,评定等级,过磅称重,分级摊放。摊放鲜叶鲜叶的场所,应阴凉、清洁、空气流通。鲜叶摊放的厚度,春茶以15~20cm,夏秋茶以10~15 cm为宜,并随时检查叶温,适当进行翻拌。
足干适度标准条索紧结、色泽绿润、手捻茶叶能成粉末、含水量5%~6%为适度。
齐山名片——六安瓜片之极品,产于大别山的余脉齐头山,山南坡上有一石洞,处于人迹罕到的悬崖峭壁之上,因大量蝙蝠栖居,故称为蝙蝠洞。传说洞口曾有“神茶”,有年春天,一群妇女结伴上齐头山采茶,其中一人在蝙蝠洞附近发现一株大茶树,枝叶茂密,新芽肥壮。她动手就采,神奇的是茶芽边采边发,而且越采越多,直到天黑还是新芽满树。次日她再攀藤而至,但茶树已然不见,于是“神茶”的美谈就传开了。
不同的茶类(种),对鲜叶大小、厚薄、软硬都有各自特殊的要求。如龙井以叶小、薄而柔者为优,过大的芽叶厚而硬或薄而硬,都达不到高级龙井光、扁、平、直、细匀成条的要求。大叶种制出的红碎茶,就比小叶种在相同的技术条件下制出的红碎茶色泽红艳,滋味浓强鲜爽。
鲜叶的厚薄,指叶内肥厚或瘦薄而言。对于同一茶树品种,同样嫩度,肥培管理好,树势生长旺盛则叶肉肥厚,叶质柔软多汁,制出茶叶条索紧结,重实,品质优佳;肥培管理差,鲜叶薄而硬,制出茶叶,无论外形还是内质都不好。
②干燥技术眉茶干燥过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二青、三青、辉干三个过程。生产上常使用是烘干机、锅炒机、滚筒炒干机三种。
根据干燥三个阶段的要求不同,比较合理干燥工艺应是烘、炒、滚或滚、炒、滚,合理的掌握操作技术可以克服干燥过程中易产生的“松、扁、碎”三大问题。自动烘干机烘茶
二青主要目的是迅速蒸发水分,使茶条不粘手,为三青做形打好基础。有三种加工方法:烘干机烘二青、滚筒炒干机滚二青、锅式炒干机炒二青。以烘二青为例。
3.粉茶粉茶是一种将茶叶磨成细粉状的产品,日本茶道使用的“抹茶”,就是玉露茶研磨成的粉茶。粉茶的加工,通常是将干燥后的茶叶,用高精度磨碎机多次反复磨碎,使茶叶粉碎成面粉一样的细粉。粉茶产品有绿茶、红茶、乌龙茶等。粉茶的使用,可以直接饮用,绿茶粉也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直接饮用的方式,可以采用日本抹茶道的方法,将少量粉茶置茶碗中,加沸水同时用茶宪搅打茶绿茶粉
用深绿色鲜叶制成红茶有青气,汤色浅,叶底乌暗,夹有花青;若用以制成绿茶,则香气浓烈鲜爽,滋味醇厚,汤色叶底黄绿明亮。用浅绿色鲜叶制成的红茶,香气纯正清高,味甜而醇厚,汤色叶底红亮;如制成绿茶,香味都不如深绿色鲜叶的浓烈,但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均齐,比深绿色鲜叶好。用紫色的鲜叶制成红茶,略有青气,味稍苦涩,叶底不如浅色叶鲜明;制成绿茶香气低淡,味苦涩,汤色浑浊发黑,叶底春茶为暗绿色,夏茶、秋茶呈靛青色或紫蓝色,很不适宜(表4—15)。
1.品质特征炒青绿茶在我国几乎各产茶省均有生产,由于各地鲜叶原料不同及做法存在差异,品质也略有不同。
各地炒青绿茶品质虽有差异,但高级茶品质都有共同的品质要求:外形条索紧直、匀整、有锋苗、不断碎;干色翠绿锋润,调和一致,净度好;内质要求香高持久、最好具有熟栗香、香气纯正。汤色清沏黄绿明亮,滋味浓醇爽口,不带苦涩,叶底嫩绿明亮,忌红梗红叶、焦斑、生青叶及闷黄叶。
(3)用鲜叶原料加工速溶茶工艺用成品茶作为速溶茶加工原料,生产成本较高、成品茶中原有的风味成分损失或破坏。为此,浙江农大茶学系张堂垣研制了以鲜叶为原料直接加工速溶茶的方法。现简要介绍如下:
3.调味速溶茶又称混合速溶茶或冰茶。它是以速溶茶为原料,加入适当其他可溶性成分加工而成。调味速溶茶的加工可归纳为简易法、直接法和拼配法三种。
揉捻的目的卷紧茶条,缩小体积,为炒青绿茶紧结圆直匀整的外形打下基础;适当破坏叶组织,使茶汁部分外溢而附着在叶表面,冲泡时易溶于茶汤,增进茶汤的浓度,同时又要耐冲泡。
揉捻技术揉捻作业主要使用揉捻机来完成,用于绿茶初制的揉捻机,一般为中、小型,转速在45~60r/min之间。手工揉捻
9.水分是鲜叶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含水量一般占鲜叶总重量________左右。
10.杀青技术要求杀得快、杀得透、________,质量上避免红、焦、闷。
11.西湖龙井产于杭州西湖的群山中,有“色绿、香郁、味甘、________”四绝之称。
3.共同特点黑茶成品繁多,炒制技术和压制成型的方法不尽相同,形状多样,品质不一。但有着如下几个方面的共同特点:
(1)原料粗老一般鲜叶较粗,多系新梢形成驻芽时才进行采割,外形粗大,叶老梗长。
(2)渥堆变色黑茶都有渥堆变色的过程,有的采用毛茶干坯渥堆变色。如湖北老青茶和四川茯砖等品种;有的采用湿坯渥堆变色,如湖南黑茶和广西六堡茶等品种。
A、蒌凋槽萎凋日光萎凋室内自然蒌凋B、蒌凋槽萎凋日光萎凋萎凋机蒌凋C、蒌凋槽萎凋萎凋机蒌凋室内自然蒌凋D、、日光萎凋萎凋机蒌凋室内自然蒌凋
A、温度湿度摊叶厚度B、温度湿度通气供氧C、湿度摊叶厚度通气供氧D、温度湿度时间
黄茶主要产区有安徽、湖北、四川、湖南、浙江、福建和广东等省,花色品种有:大叶青、黄大茶、蒙顶黄芽、平阳黄汤、沩山毛尖、北港毛尖、君山银针、崇安莲芯、远安鹿苑等。根据鲜叶原料不同可分为黄小茶和黄大茶。
1.品质特征品质特征除了共同点黄叶黄汤外,各种黄茶的造形和香味各有特点(见表4-17)。
工艺茶为精选上等茶为原料与脱水鲜花(千日红、黄菊、茉莉花、百合花、金盏花、康乃馨等)经独特的手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精制而成或茶坯精工压制而成。有提神醒脑,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清心润肺的功效,又有一定的欣赏性。工艺茶品种有:茉莉雪莲、富贵并蒂莲、丹桂飘香、仙女散花、添福添寿、爱之心等30多个品种,经特殊工艺制成各种造型
白毫银针的制法是将茶芽摊放在水筛上让阳光曝晒至八九成干,再用文火烘至干即可。若阴雨天可采用先摊晾,后烘焙的方法。
加温萎凋连续阴雨天可采用管道加温或萎凋槽加温萎凋。萎凋槽萎凋方法与红茶相同。但温度低些(30℃),摊叶厚度薄些。采用管道加温萎凋,室内温度控制在28~30℃,相对湿度65%~70%,萎凋室不宜密闭。加温萎凋总的时间不得少于30h,以34~38h好。
上述四个时期是以社会发展的历史时期划分的,大体上可以看出制技术发展的轮廓,有助于对制茶技术发展过程的认识,但是,也应看到一个技术的发展过程,既受历史的政治、经济制约,也有其本身的、内在的连续性。技术发展往往在各个历史时期之间交替,如晋代制茶技术以晒干为主,但保留有“煮作羹饮”原始的食用方法,而今在甘肃、四川、云南、贵州和湖南、西藏、内蒙古等地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仍是如此。如酥油茶、罐罐茶、奶茶、擂茶等都是加佐料的,这虽不属于制茶范畴,但以饮茶习惯而论,也可见技术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交错发展的。
多酚类的非酶性氧化又称自动氧化,只要有一定的湿热条件,多酚类就会产生这种氧化。对于绿茶制造,鲜叶经高温杀青,酶被不可逆性钝化(也就是酶活性的破坏),所以一般认为绿茶初制中多酚类的氧化主要是非酶性氧化。多酚类的非酶性氧化速度慢,效率低,所以绿茶成品茶中多酚类的保留量较多,这就是形成绿茶绿汤绿叶、滋味浓厚的原因。多酚类的非酶性氧化贯穿于鲜叶加工、毛茶加工过程和成品茶贮藏中,这种氧化的科学调控,关系到制茶品质与成品茶质变。
2.制造特点黄茶制造典型的工艺流程是杀青、闷黄、干燥。有些黄茶不需要揉捻,有些则需要揉捻,因茶而异。但所有黄茶都有一个闷黄的过程,闷黄工序有的在杀青之后,有的在揉捻之后,有的在初烘(或初炒)之后。闷黄是形成黄茶黄汤黄叶品质特征的关键工序。闷黄过程中,可促进茶叶中某些成分的变化与转化,减少苦涩味,增加甜醇味;消除粗青气,产生甜香味等。黄茶闷黄工艺的具体操作,有的是堆积半成品茶叶,有时还拍紧盖上棉套,有的用纸包紧茶叶,有的只闷一次,有的要闷两次,方法不一。下面将几种主要代表性黄茶的工艺流程列出:
鲜叶贮存应选择阴凉、湿润、空气流通、场地清洁、无异味污染的地方。有条件的可设贮青室。
贮青室面积一般按每平方米摊20kg鲜叶计算,房子应该座南朝北,防止太阳直接照射,保持室内较低温度;最好是水泥地面,并有一定的倾斜度,以便于冲洗。
鲜叶摊放不宜太厚,一般15~20cm,雨露水叶要薄摊通风。鲜叶摊放过程中,每隔一小时翻拌一次,每隔65cm左右开一条通风沟。在翻拌时,动作要轻,切勿在鲜叶上乱踩,尽量减少叶子的机械损伤。
揉捻时间60min~90min。分两次揉捻,每次30min~45min,老叶或重萎凋叶可适当延长时间。每次揉捻后进行解决筛分。
揉捻程度一般掌握条索紧卷,茶汁充分揉出而不流失,叶子局部泛红,并发出较浓烈的清香,成条率达95%,细胞破坏率达78%~85%
(3)发酵发酵在正常的萎凋,揉捻的基础上,是形成红茶色香味的关键,是绿叶红变的主要过程。
③制造技术主要工序有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均在口径60cm左右的平锅中连续操作,一锅到底。
碧螺春炒制的特点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
杀青锅温120℃左右时,投叶500g左右,以抖为主,双手翻炒,做到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无红梗无红叶、无烟焦叶,历时3~5min。
水分还是茶叶贮藏的指标之一。毛茶要求含水量在6%左右,精茶含水量控制在4~6%之间。假如茶叶贮藏环境空气相对湿度超过70%,茶叶含水量达7%,则引起霉菌孽生,茶叶劣度,不堪泡饮。
茶叶经过高温灼烧后残留下来的物质叫灰分。一般占干物质总量的4~7%。它是主要由一些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氧化物组成。除了氧化物外,还含有碳酸盐等,统称为粗灰分。茶叶中灰分一般含有铁、锰、铝、钾、钙、钠、镁、磷、硫、硅、氯等元素,其中的铁、锰、铝较多。因此,灰分往往呈棕黄色或灰绿色。另外,尚有一些微量元素,如氟、碘等。
低茶,通常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茶叶中大部分去除,使茶叶中含量达到2%以下。目前,美国已生产出低红茶中国和日本都已试产出低绿茶。这些低茶叶产品,只是去降了大部分的,仍然保留着绝大部分的其它有益成分,茶叶的色香味依然正常。
2.浆茶浆茶是一种浆糊状的茶叶,是在制茶过程中茶叶即将干燥之前,将茶叶加水冷冻后打成浆状。浆茶如同粉茶一样,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添加于各色食品和菜肴中,制作与各式各样别有风味的食品和菜肴。浆茶因为含有大量的水分,保存不善容易变质,因此必须防腐冷冻保存。
在嫩度这一鲜叶质量概念上,我们不能不提出制茶质量的最佳嫩度这一概念。在制茶实践中,我们都知道,并不是六大茶类所有茶种都追求嫩,并不都是鲜叶愈嫩愈好。事实说明,有些茶类追求成熟鲜叶,如乌龙茶就要求开面采,只有开面叶才能制出乌龙茶所特有的品质;再如黑茶,包括老青茶、生熟普洱茶、紧压茶等,鲜叶则要求成熟或粗大,普洱茶那深沉厚实的品质风格与鲜叶原料的成熟老化分不开的。所以,我们在茶叶采摘标准上分细嫩采,成熟采,粗老采等。综上可知,制茶质量的最佳嫩度是指鲜叶的理化性状(或称鲜叶的嫩度)最适宜制造某类(种)茶的程度。
与室内自然萎凋干燥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就是在萎凋开始阶段采用日光萎凋和室内萎凋交替进行,加速水分蒸发。具体操作:将开青后鲜叶先放置在微弱的(早、晚)阳光下晒3~5min左右。待手触水筛的边框有温感时,就立即移入室内,使其散热降温。然后又放在日光下晒3~5min,就这样重复2~4次。总的日晒时间10~20min(视日光强弱灵活掌握),待叶片略失光泽,稍呈软萎状态时,转入室内进行自然萎凋。
1.填空题(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在横线.绿茶制作以眉茶为例制作过程可分为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茶鲜叶中的多酚类是一类由30多种多羟基的酚性物质所组成的复合体,是鲜叶中主要化学物质之一。这类物质约占干物质总量的20%~35%,是茶叶内可溶性物质中含量最高的一种,它对茶叶色香味的形成影响很大,对人体生理也有较为显著的作用。
摊叶厚度按“老叶厚,嫩叶薄”的原则,小叶种鲜叶厚摊约20cm,大叶种薄约约18cm。摊叶后开动鼓风机, 将热空气送入萎凋槽内,槽内热空气的温度一般以35℃左右,夏秋季节如气温在30℃以上,可不必加温萎凋,只需鼓风。温度掌握并且应“先高后低”,下叶前10min~20min停止加温,而吹冷风,降低叶温。萎凋过程中每隔一小时停止吹风10min,同时翻拌萎凋叶一次,萎凋槽萎凋
综上所述,白毫与适制性实际是茶树品种的适制性,在生产实际中,我们根据茶类(种)对白毫的要求选择相应白毫多少,显露与否的茶树品种。
(2)鲜叶叶张与叶质鲜叶叶张大小、厚薄和叶质软硬,与制茶品质都有一定关系,而且互相联系。同一茶树上采下的鲜叶,小的细嫩而柔软,大的叶片比较粗老而稍硬。若制出同种茶类(种)前者可塑性较好,制出的茶叶条索紧细,品质较好;后者无论是外形还是内质都较差。
1.品质特征干茶色呈褐色,汤色呈橙黄或橙红(带橙色),香味香味醇厚,纯而不涩,叶底黄褐粗大。
2.鲜叶质量嫩度是衡量鲜叶质量好坏的关键,各个茶花色品种不同,对鲜叶嫩度要求也不同。
(1)湖南黑茶一是要有一定的成熟度,二是要新鲜。一级以一芽三四叶为主,二级以一芽四五叶为主,三级以一芽五六叶为主,四级以“开面”为主。
(1)白毫银针品质银针外形肥壮、色泽鲜艳,满披白毫、银色光泽、香气清鲜亳味浓,滋味鲜爽微甜、汤色晶亮,呈浅杏黄色。
(2)白牡丹叶张灰绿或暗绿,稍呈银白光泽,毫心肥壮,叶张肥嫩,绿叶夹银毫,成叶片抱心形似花朵状,故有白牡丹之称。内质毫香显、味鲜醇、汤色杏黄、清澈明亮,叶底浅灰,绿面白底,叶脉微红。
将水筛静置萎凋架上,让其自然萎凋,不要翻动。萎凋时间约为35~45h。萎凋至七八成干,叶片不贴筛,芽叶毫色发白,叶色由浅绿转入深绿或灰绿,芽尖与嫩梗显翘尾,叶缘略带垂卷,叶色有波纹状,嗅之无青气时,即可进行并筛。干度达九成半时,就可下筛进行拣剔。
拣剔时动作要轻,防止芽叶折断。拣去、老叶、茶梗、茶籽及其它杂物等。拣剔后,进行烘焙、定色。
鲜叶新鲜度是指离体新梢芽叶保持原有理化性状的程度。它是衡量鲜叶质量的指标之一。一般而言,鲜叶越新鲜,毛茶品质越好。因此,在茶叶初制实践中,要求鲜叶入厂后及时尽快付制,保证鲜叶具有较好的新鲜度。
鲜叶内含物中,许多与茶叶色、香、味关系密切的化学成分,在鲜叶离开茶树体后至付制前的时段中,存在着复杂的转化,这种转化是伴随鲜叶呼吸作用而进行的,其结果是内含有效成分的消耗。如果此时鲜叶处于高温,缺氧等不利条件下,鲜叶会产生劣变,严重影响鲜叶质量。(表4—13)
我国绿茶有多种,如炒青、蒸青、烘青、特种绿茶等,虽然制造方法各有不同,但都具有共同的基本过程即杀青、揉捻、干燥。从而形成绿茶具有“清汤绿叶”的品质特征。
杀青工序是绿茶类制法的共同特点。按杀青方式的不同,绿茶可分为炒青绿茶和蒸青绿茶,炒青绿茶按干燥方式不同可分为炒青、烘青、晒青等,炒青绿茶按外形特点又可分为长炒青(眉茶)、圆炒青(珠茶)、扁炒青(龙井)。
保鲜技术的关键主要是控制两个条件:一是保持低温,二是适当降低鲜叶含水量,特别是低温条件尤为重要。如果鲜叶运送和鲜叶摊放贮存中管理不当,就会引起鲜叶劣变,影响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1)鲜叶的运送采下的鲜叶要及时运送进厂,保持鲜叶的新鲜度。在运送中必须注意:
揉捻锅温70~75℃,采用抖、炒、揉三种手法交替进行,边抖,边炒,边揉,当茶叶干度达六、七成干,时间约10min左右,继续降低锅温转入过程。历时12~15min左右。
茸毫满披的关键过程。锅温50~60℃,边炒边用双手用力地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不时抖散,反复多次,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达八成干左右时,搓团显毫进入烘干过程。历时13~15min。
按照一定茶类的标准要求,从茶树树冠上采摘下来专门供作制茶用的如下所示称为鲜 叶,包括新梢的顶芽、叶及着生嫩叶的梗。鲜叶俗称茶青、茶草、生叶。应注意区分鲜叶与茶叶。采摘下来的鲜叶,经过不同的加工之后,便形成各种不同品质特征的茶叶。
鲜叶是茶叶品质形成的物质基础,茶叶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鲜叶质量和制茶技术的合理程度。鲜叶的质量是形成茶叶品质的内在因素,制茶技术则是茶叶形质转化的外在条件。因此,首先必须了解鲜叶特性,才可能制定合理的制茶工艺,采取合理的制茶措施,制出优良品质的茶叶,最大程度地发挥鲜叶的经济价值。
特种绿茶作为绿茶的一类,其制造工艺虽然也分为三步:杀青、造形、干燥。但是由于不同的炒制方法,不同加工工艺及其做形,形成了许多品质出类拔萃,别具一格,外形内质各不相同的名茶。
特种绿茶按工艺分有炒青、烘青、半烘炒三种类型;按形状分有扁形、片形、条形、针形、螺形、球形、捆扎形等类型。下面对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名茶的制造方法作简单的介绍。
氨基酸是一类鲜爽味物质,首先是影响茶汤滋味。有些氨基酸也是香气物质,微妙地影响香气。由于氨基酸水溶性好,所以茶汤中氨基酸是重要的香气和滋味物质。
许多氨基酸可以通过蛋白水解酶的催化下蛋白质水解而获得。这就是有些茶叶的氨基酸含量高于鲜叶的原因。而茶氨酸不属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在茶树体中呈游离状态,其含量取决于茶树品种,茶季、茶园水肥条件和树令树势等因素。
②杀青三原则杀青过程中应掌握的基本原则为“高温杀青,先高后低”、“抛闷结合,多抛少闷”、“嫩叶老杀,老叶嫩杀”。
高温杀青、先高的低。是指刚开始杀青时温度要高,以达到迅速提高叶温到82~85℃,使酶的活性在较短的时间内破坏,随后温度降低,促进内含物的转化,保证杀手工杀青
青茶(又称乌龙茶)是六大茶类之一,以独特的风格和品质,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茶青创造约在公元1825年前后,是由绿茶制法发展,演变而来的,据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青茶的产地主要是福建、广东、台湾三省,以福建生产历史最悠久,花色品种最多,品质最好。近年来,安徽、江西、海南、四川等省也有批量生产。
明代炒青制法已取代了蒸青制法。炒青制法已沿用数百年至今,其原因之一,炒青比蒸青更能发挥茶叶的香气;原因之二,蒸青制法,特别是蒸青制团或片茶工艺较复杂,炒青比蒸青工艺简单易行。
中国茶分绿茶、黄茶、黑茶、红茶、青茶和白茶六大茶类。绿茶制法历史悠久,其他茶类则是近二三百年随着消费者的需要发展起来的。
氨基酸与制茶品质成正相关,提高茶叶氨基酸含量可以提高茶汤鲜爽度。所以在制茶生产实践中,适度的鲜叶摊放,可使鲜叶在呼吸作用中达到蛋白质的酶促水解,提高鲜叶原料的氨基酸含量。事实说明,经适度摊青的原料,制茶品质有明显提高。
酶是一种特殊蛋白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化作用的催化剂。茶树与其他生物体一样,体内也存在多种酶。在茶鲜叶内的酶,对茶叶品质形成影响较大的主要有水解酶和氧化还原酶。这些酶在制茶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是形成茶叶品质特色的决定因素。
湘尖(1、2、3号):筛分、匀堆、称茶、汽蒸、装篓、压紧、捆包、打气针、晾干。
茯砖(湖南):拼匀、筛分、汽蒸、堆积、散热、称茶、蒸茶、装匣紧压、冷却定型、退砖、验收包砖、干燥发花、包装。
鲜叶的含水量以及在制茶中减少的速度与均匀程度,与制茶品质形成具有相关性。故在茶叶初制中,通过控制温度等外在因素来控制鲜叶水分转移蒸发的速度和均匀程度,使之符合茶叶品质形成的客观要求,因此,水分控制在茶叶初制中作为重要工艺控制指标。如眉茶(长炒青)初制各工序水分变化,假定鲜叶含水量为75%,杀青叶则为55~60%,毛火叶降到25~40%,足干叶(成品毛茶)则为6%左右。
M6米乐
(1)鲜叶白毫鲜叶背面着生的许多白色茸毛,称为白毫。同一品种茶树上的鲜叶,白毫多少标志着鲜叶的老嫩。鲜叶愈嫩,白毫愈多,制出的茶叶品质愈好,特别是红,绿茶表现更为明显。品质好的红、绿茶,一般嫩度高。嫩度的高低反映在白毫的多少上,俗话说:“炒青看苗,烘青看毫”。在烘青茶制造中,由于白毫脱落很少,干茶白毫显露较多,说明嫩度好,而鲜叶嫩度对于烘青茶而言,是制茶品质的物质基础,是品质形成的第一要素,好的嫩度说明成茶品质好。
糖类物质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除水溶性果胶外,它随着新梢伸育而增加。(见4—8)
(3)杀青(炒茶)炒青以高温短时、多闷少透、炒熟炒透为原则,为揉捻造型创造条件。110型间歇式滚筒杀青机,锅温240~260℃,投叶30kg,4~6min完成。60型、65型滚筒连续杀青机,筒温300~360℃。炒至叶色转暗绿,叶张皱卷,手握炒青叶有粘感,叶质柔软,炒青适度,减重率约30%。
茶鲜叶中还有一类高沸点芳香物质,沸点在200℃以上,具有良好香气,如苯乙醇具有苹果香,苯甲醇具有玫瑰花香,茉莉酮类具有茉莉花香,芳樟醇具有特殊的花香等。当含量很高的低沸点芳香物质在高温作用下大量挥发,高沸点芳香物质的良好香气便透露凸显出来,构成茶叶的良好香气。
鲜叶中含有各种色素,对茶叶品质影响较大的有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花黄素、花青素等。鲜叶中色素约占总干重的1%。
在正常情况下,新梢芽叶中含水量高,是茶树新陈代谢旺盛的标志,尤其是氮素代谢较强的标志。因此,含水量高的芽叶中含氮化合物(如氨基酸、蛋白质等)含量较多,制成的茶叶滋味鲜爽,香气较高。在干旱季节,采用喷灌等人工灌溉方式可改善茶园土壤含水量和茶园小气候,进而提高鲜叶含水量和酶活性,有利制茶品质的提高M6米乐。(表4—1)
9.产生茶叶条索粗松的因素有:采摘粗老,揉捻不足,干燥温度高、速度快。()
多酚类含量因茶树品种不同而异。一般而言,大叶种含量高于中小叶种。多酚类含量也依茶季不同而异。春夏秋三季,由于光照、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差异,茶树体物质代谢特性也就有所差异,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及多酚类各组成成份的比例必然有所变化。对于同一茶树品种,夏茶多酚类总量高于春与秋茶。(表4—3)
多酚类化合物含量也因茶园水肥管理水平而异。一般在保证足量氮肥情况下,增施磷肥,多酚类含量提高。茶园水肥条件好,管理水平高,茶树生产旺盛,茶树体碳素代谢旺盛,多酚类含量较高且组分比例恰当,鲜叶质量较好。
陈椽,(1908~1999),茶学家、茶业教育家,制茶专家,是我国近代高等茶学教育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茶学科技人才。在开发我国名茶生产方面获得了显著成就。对茶叶分类的研究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著有《制茶全书》、《茶业通史》等。
大约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即原始氏族社会神农时期,发现野生茶树的鲜叶可以解毒。这个时期必然如同其他中草药一样,生煮做汤食以治病,这时茶叶并不经过加工制造过程。
茶叶软饮料是一种以茶叶为主要原料,不含酒精的新型饮料。这种饮料既具有茶叶的独特风味,又兼具营养、保健和医疗等作用。
1.茶叶碳酸饮料生产技术茶叶碳酸饮料是指含有二氧化碳的软饮料。通常由茶叶、水、甜味剂、酸味剂、香料、着色剂、二氧化碳气以及其他原辅料组成。
2.罐装茶水罐装茶水是指用传统的方法冲泡茶叶,茶汁经处理后,装罐出售,后而改变过去那种减肥茶
花茶品质特征:茶味浓醇爽口,花香鲜美芬芳。以茉莉花茶为例介绍花茶的窨制。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香气馥郁芬芳,香质优异,滋味醇厚、鲜爽甘美。产量占花茶总量的5/7以上。
花茶窨制前,必须对毛茶进行加工处理,以便统一规格,符合商品茶的需要,如果毛茶用作窨制,由于规格大小轻重不同,窨制很难保证品质。毛茶加工后成窨制茶坯。
没喝完或放的时间较长的茶水暴露在空气中,茶叶中的茶多酚与茶锈中的金属元素会发生氧化,形成的茶垢,茶垢中含有镉、铅、汞、砷有害物质,附着在杯子内壁,茶垢不除,照常沏茶,容易导致肾脏、肝脏、胃肠等器官病变。
(大众医学)琴鱼是一种体长不过1寸的小型鱼,产于安徽省泾县琴溪桥一段约十华里的山间溪流中。早在我国古代,琴鱼就被“用以佐茶,亦为特产”。现每年清明前后,附近人们将捕捞的琴鱼精制成“茶”,用琴鱼泡茶,浓香四溢,茶味醇和。配方:琴鱼10g,绿茶3g。制法与用法:将琴鱼去鳞和内杂,用水洗净,晾干,微炒,晒干,用瓷瓶收贮。每次用白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一次。主治:开胃和中,消化不良。
(4)太平猴魁太平猴魁属绿茶内的尖茶,产于安徽省太平县(现为黄山市黄山区)猴坑、凤凰山、王石坦、狮彤山、鸡公山、鸡公尖一带,以猴坑所产质量最为上乘。
①品质特征太平猴魁茶按品质分为极品、特级、一级、二级、三级。极品茶外形扁展挺直,魁伟壮实,两叶抱一芽,匀齐,毫多不显,苍绿匀润,部分主脉暗红;汤色嫩绿明亮;香气鲜灵高爽,有持久兰花香;滋味鲜爽醇厚,回味甘甜,独具“猴韵”,叶底嫩匀肥壮,成朵,嫩黄绿鲜亮。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
有二种加工方法:锅式炒干机炒三青、滚筒炒干机滚三青。经锅式炒干机炒三青为例。
炒三青开始锅温100~110℃,待叶子全部受热回软后,逐渐降低锅温至90℃左右,即温度先高后低。每锅投叶量(二青叶)7.5~10kg。滚筒炒干机
三青叶干燥适度标准为:含水量20%为宜。感官指标为:手捏茶条有触手感又不断碎。
(3)高温汽蒸目的在于吸收一定的蒸汽湿热,促使茶坯变软,便于压造成型;同时,因变温湿作用,促进内含物质有着一定程度的转化,达到产品外形色泽黑褐油润,汤色橙黄和橙红,香味纯和不涩,叶底黄褐均匀的要求。
(4)压造成型黑茶成品都需要经过压造成型,砖茶在压模内冷却,使其形状紧实固定后,将其退出。所有黑茶送烘房进行缓慢干燥后,便于长途运输和贮藏保管。
绿茶是我国主要茶类之一。我国绿茶生产历史悠久,产区广,产品多,制工好、品质优、销路大,是世界上最大的绿茶产区,几乎遍及全国所有产茶省,其中主要产区有浙江、安徽、江西和湖南四省,浙江绿茶生产居全国首位,安徽和江西绿茶品质最好。
在世界上绿茶主要生产国是我国、日本和越南,印度和斯里兰卡也有少量生产。其中以我国最多,其次是日本。世界上绿茶生产以我国为最早、自唐朝就开始采用蒸青方法加工绿茶,现在世界各国的制茶方法,特别是绿茶制法,都直接或间接地从我国传入。
(2)通风鲜叶如果堆积过厚、过紧、过久,通风不良,就会使鲜叶因呼吸作用所释放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出去,叶温升高,内含物的分解更快、消耗愈多。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引起无氧呼吸,使糖类物质分解为醇,从而产生酒精气。如果摊放时间过长,还会产生酸馊叶,叶子发热变红,霉烂变质。
(3)机械损伤机械损伤的叶片,因叶细胞组织受到破坏,茶汁溢出,不仅加速叶内水分向空气中扩散,易出现萎蔫现象,而且机械损伤的叶子,呼吸强度比正常的叶子要大得多,有机质的分解加剧,特别是鲜叶中的多酚类发生氧化缩合,致使叶片极易发热红变和遭到微生物的感染,耐藏力下降,制出的成品茶品质降低。因此鲜叶入厂,要求做好鲜叶摊放工作。
茶鲜叶所含的芳香物质是赋于成茶香气的主体物质。它在鲜叶内含量很少,一般只占0.02%。
芳香物质中,低沸点芳香物质具有强烈的青草气,鲜叶具有青气就是这类物质的少量挥发。这类物质在高温下随水分的蒸发而大量挥发。刺激人的嗅觉,使人感到一种强烈的青草气,如绿茶初制的杀青工艺,红茶的干燥工艺。低沸点芳香物质微量存在,却给人一种清香感觉,如绿茶就有这种较好的气息。
到了唐代,茶叶蒸青造型技术经过陆羽的总结,日臻完善,其技术日益规范化,刚采下的鲜叶,要经过蒸→捣→拍→焙→穿→封门道工序,而造型也多样化。陆羽说“茶有千万状”,有的像胡人的靴子;有的像野牛的胸廓;有的像山顶浮云,大而卷曲;有的像微风吹皱的水面,微波涟漪;有的表面凹凸不平,千姿百态,不胜枚举。
茶树芽叶经过蒸青过程,制成饼以后去掉了茶叶的青味,但苦味难除。于是蒸青制饼的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即在蒸之前将鲜叶加一个洗涤的工序,制饼之前加一个压榨的工序,以除去茶汁、降低苦涩味。这个改进的蒸青制饼技术,在北宋茶区普遍应用,尤其是制贡茶更是讲究。
掌握:茶叶鲜叶的保鲜技术;黄茶、黑茶、白茶的加工技术;茶叶加工的基本原理。
关键词鲜叶 绿茶 红茶 青茶 黑茶 白茶 黄茶 初制 精茶 毛茶 杀青 揉捻 干燥 发酵 蒌凋 做青 渥堆 闷黄 花茶 窨制 速溶茶 保健茶。
晒青和晾青:摊青后进行晒青。晒青时间以午后4时阳光柔和时为宜,叶子宜薄摊,以失去原有光泽,叶色转暗,叶质柔软,顶端l~2叶下垂,失重5%~10%为适度。晒青时间25~30min。晒青适度的叶子,两筛并一筛,轻轻地翻拌几下,散失热气,搬进摇青
(2)做青摇青与静置相间进行,合称做青。摇青时间长短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灵活掌握(见表4-16)。做青适度的叶子,叶缘呈朱砂红色,叶中央部分呈黄绿色(半熟香蕉皮色),叶面凸起,叶缘背卷,从叶背看呈汤匙状,发出兰花香,叶张出现青蒂绿腹红边,稍有光泽,叶缘鲜红度充足,梗表皮显有皱状。
各种茶类品质特征的形成,其关键均是在制茶过程中,采用一定温度和酸碱度以控制酶的活化程度,从而使内含化学变化达到适宜的广度和深度。
茶鲜叶生物碱是鲜叶活细胞所产生的对人和动物有强烈生理作用的含氮杂环化合物,有嘌呤和嘧啶两类,以嘌呤类为主,如咖啡碱、可可碱、茶叶碱等。以咖啡碱含量最高,可可碱、茶叶碱含量甚微。所以茶叶中的生物碱常以测定咖啡碱为代表。
我国不少茶区运用鲜叶适制性原理,针对鲜叶的嫩度和物理性状,采用多茶类(种)组合生产方式、兼顾产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在茶季初期及时采摘幼嫩的芽叶,制少量高级名茶,到芽叶大量生长伸育后,再采制另一种茶类(种)。如安徽黄山茶区,在茶季初期,采制名茶黄山毛峰;中期采制大宗茶烘青。江苏南京茶区,清明前后采制雨花茶,往后采制炒青。福建崇安(武夷山)茶区,由单一采制乌龙茶改为春茶前期采幼嫩鲜叶制烘青(包括高级连心),中后期采开面叶或对夹叶制乌龙茶。从而延长采摘期,压低高峰期,解决劳动力矛盾,鲜叶适制性拓宽,茶叶品质提高,经济收益增加。
投叶量、压力和时间,是揉捻工序的主要技术因子。而叶子的老嫩和杀青叶的处理,即冷揉或热揉,是影响揉捻的主要因素。二者互有关联,必须适当掌握。
投叶量各种型号揉捻机的投叶量不同,一般情况下装叶时要求手稍压紧,叶子装至比桶口浅2~3cm处。
压力和时间揉捻过程中压力要掌握“轻、重、轻”,嫩叶“轻压短揉”,老叶“重压长揉”,“解决分筛,多次揉捻”等原则。
鲜叶中蛋白质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25%~30%,其中水溶性蛋白质不多。因此生命力强的茶树和茶树新梢幼嫩部分含量较高,随着新梢伸育,蛋白质含量减少(表4—5)。此外,茶树品种、季节、施肥等因素的不同,蛋白质含量也会发生变化。
锅式杀青机以84型双灶双锅杀青机为例。一般情况下,锅温220~280℃,投叶量为5~7kg,杀青时间5~10min。
滚筒杀青机滚筒杀青机目前在生产上使用的有2种形式,一种是连续式,另一种是间歇式。连续式滚筒杀青机正常工作时,前中间段温度250℃,尾端140℃左右,转速25r/min左右为宜,杀青时间4~6min。杀青时投叶要均匀。间歇式滚筒杀青机现在用的比较多的是110型瓶式滚筒杀青机。温度220~260℃,投叶量10kg左右,杀青时间5~8min。
上表反映的是鲜叶堆积存放在木箱中多酚类物质的变化情况。多酚类的减少,尤其是儿茶素的氧化,在恶劣环境中会导致鲜叶的红变,甚至酸腐变质,严重地影响鲜叶的新鲜度。
保持鲜叶新鲜度是鲜叶管理的核心问题,特别是生产高峰期显得尤其重要。鲜叶的新鲜度目前仍以感观判断:一看叶色有无红变,即使只有少量红变,也要标明该批鲜叶已有劣变;二嗅气味,新鲜度好的鲜叶具有兰花清香或清爽香,若嗅出浓浊气味,标明新鲜度属中等,若嗅到酒精气味或恶气、腐烂气味都应标明不新鲜或变质。根据上述不同程度,要降级或作为级外鲜叶处理,严重的应作劣变叶处理。
热揉与冷揉较嫩叶子,应冷揉;对较老叶子,应热揉;对一般的一芽二、三叶,属中等嫩度,应用温揉。
揉捻程度揉捻均匀,嫩叶成条率达85%以上,三级以下的低级粗老叶成条率在60%以上;细胞破坏率在45~60%之间。茶汁粘附叶面,手摸有湿润粘手感觉。
①干燥的目的继续蒸发水分,使毛茶充分干燥,便于贮藏;彻底破坏叶中残余酶活性,保持绿叶清汤的品质特征,继续散发青臭气,促进一些内含成分的变化,巩固和发展茶香,增进滋味醇浓;在揉捻成条的基础上,进一步做成紧结、园直、匀整的外形。
鲜叶采摘脱离茶树母体之后,在一定时间内仍然继续进行呼吸作用。随着叶内水分不断散失,水解酶和呼吸酶的作用逐渐增强,内含物质不断分解转化而消耗减少。一部分可溶性物质转化成不可溶性物质,水浸出物减少,使茶叶香低味淡,影响茶叶品质。
不同茶树品种,同样的芽叶标准(如同是一芽一叶开展),其叶片有大有小。如云南大叶种比小叶种的芽叶肥大、重实,制出的茶叶品质也好。因此M6米乐,对于不同品种的芽叶,就无法以小而嫩,大而老来比较和判断了。
M6米乐
此外,鲜叶柔软性的影响因素不仅仅是鲜叶嫩度,不同茶树品种的鲜叶在同样嫩度条件下,其柔软性也有差异,一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鲜叶的持嫩性。持嫩性好的茶树品种,在相同嫩度下较之柔软,制成茶叶细嫩紧结。当然这种持嫩性也与气候因素有关,生长在云雾弥漫的高山地带的茶树,其鲜叶持嫩性较好。
到了元、明时代,末茶(即碾末制团的团茶)“今兴惟闽广用末茶而叶茶(即散茶)之用,遍于全国,外夷亦然,已不复知末茶矣。”(明。邱《大学演义补》)。
朱元璋即明太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性嗜茶,尤喜顾渚茶。明代初,进贡朝廷茶叶的制作方法仍按宋制,即碾而揉之为大小龙团。朱元璋认为这种制作方法太伤民力,下旨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同时又废宫中绣茶之制,首辟茶芽“一煮便啜”之法。这对散茶的兴起和普遍饮用起了推动作用。从此改变了我国千古相沿成习的饮茶之法。这种饮茶法,对于茶叶加工技术的进步,以及黑茶、熏花茶、红茶、乌龙茶等茶类的兴起和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使明清两代成为我国制茶技术全面发展的时期。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制茶技术的发展简史,茶树鲜叶基本知识,六大类茶的加工技术,再加工茶制造技术,中国十大名茶简介。
陈椽先生大致将制茶技术的发展划分为四个时期,即公元前770—220年,从春秋到东汉,历时900多年,这个时期是以晒为主的制茶开始时期;从公元221年—1279年,即三国到南宋,经历1000多年,制茶技术由蒸青团茶发展到蒸青散茶,这个历史时期为制茶发展时期;从1280—1850年,即从元朝到清朝,经历约600年,从绿茶发展到各种茶类,这个时期可称为制茶兴旺时期;从公元1851—1950年经历100年,从初制加工到精制加工,这个历史时期可谓制茶机械化发展时期。
嫩叶:揉捻时间20~30min:轻揉10、加压5~15min、轻揉5min、解块、干燥。
老叶:揉捻时间第一次揉30min:轻揉10min、加压15min(中间松压1~2次)、轻揉5min、解块分筛。筛上茶进入干燥工序,筛下茶进行第二次揉捻:加压20min(中间松压1~2次)、轻揉5min、解块分筛,筛上茶与筛下茶分别干燥。
日光萎凋鲜叶是摊放在晒席上,直接受阳光照射,摊放约0.5kg/m²,以叶片互不重迭为适度,适时翻叶,并适当匀厚,萎凋达一定程度,移到阴凉处摊凉散热,继续蒸发水分,直到达到萎凋程度。若阳光较弱,也可一直在阳光下萎凋到程度。
萎凋槽萎凋它是一种加热萎凋。萎凋槽由热气发生炉,鼓风机、槽体三部分组成。通过鼓风机将热空气强制性透过叶层,使叶层在热和气流的作用下散水,达到萎凋要求。
(1)速溶茶一般加工工艺不管是红茶速溶茶还是绿茶速溶茶,其生产工艺主要是:取材及处理、抽提、净化、浓缩、干燥、包装等.
(2)速溶乌龙茶加工工艺速溶茶生产工艺常因当地的经济条件、技术力量及原料来源等原因,不可能完全一致。这里介绍福建省安溪茶厂的速溶乌龙茶生产工艺。
自动烘干机烘二青:进风口风温120~130℃,摊叶厚度2cm,烘15min。
二青叶干燥适度标准为:含水量40%~45%为宜,一般老叶稍高,嫩叶略低。感官指标为:手捏叶子不粘,叶子尚柔软,手握叶子仍可成团,松手后可以弹散即可。
①品质特征黄山毛峰分特级及1~3级。特级黄山毛峰又分一、二、三等。特级黄山毛峰外形芽叶肥壮,匀齐,形似雀舌,峰显毫露,嫩绿泛象牙色,有金。嫩向馥郁持久,汤色嫩绿清澈鲜亮,滋味鲜醇爽回甘,叶底嫩黄,匀亮鲜活。其中“黄金片”和“象牙色”是特级黄山毛峰外形与其他毛峰不同的两大明显特征。黄山毛峰冲泡
②鲜叶要求采摘标准:特级以一芽一叶初展为主;一级为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二级以一芽一、二叶为主;三级为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初展。每批采下鲜叶要求嫩度、匀度、净度基本一致。
由于玫瑰具有耐寒、耐温的属性,且花蕾香嫩茶叶知识、润泽,早在隋唐时期,就倍受宫廷贵人的青睐。杨贵妃一直能保持肌肤柔嫩光泽的最大秘诀,据说就在她沐浴的华清池内M6米乐,长年浸泡着鲜嫩的玫瑰花蕾。玫瑰花瓣既可沐浴也可护肤养颜,是一种天然美容护肤佳品。其功效:理气解郁、和血散瘀。玫瑰花茶既能活血散滞,又能解毒消肿,因而能消除因内分泌功能紊乱而引起的面部暗疮等症。长期服用,能有效地清除自由基,消除色素沉着,美容效果甚佳,令人唤发青春活力。
3.起花通花后经过相当时间,大部分香气被茶坯吸收,用抖筛机把花朵渣筛出,使茶坯与花渣分理,叫起花。
从茶花拌和到起花的在窨时间,一般头窨掌握在11~12h,二、三窨10~11h,四窨9~10h,提花时间为6~8h。
5.提花、匀摊装箱在完成窨花后,再用少量鲜花复窨一次,起花后不再复火,经摊晾后即可匀堆装箱,称为提花。
叶绿素的含量一般在0.24~0.85%(干物重)之间,它随着新梢伸育老化而逐渐增加。(表4—9)
此外,叶绿素还因季节,茶树品种,肥培条件,遮阴等因素的不同,其含量也不同。
揉捻特级和一级原料,在杀青达到适度时、继续在锅内抓带几下,起到轻揉和理条的作用。二、三级原料杀青起锅后,及时散失热气,轻揉1~2min,使之稍卷曲成条即可。揉捻时速度宜慢,压力宜轻,边揉边抖,以保持芽叶完整,白毫显露,色泽绿润。
烘焙分初烘和足烘。初烘时每只杀青锅配四只烘笼,火温先高后低,第一只供笼烧明炭火,烘顶温度90℃以上,以后三只温度依次下降到80℃、70℃、60℃左右。边烘边翻,顺序移动烘顶。初烘结束时,茶叶含水率约为15%左右。初烘过程翻叶要勤,摊叶要匀,操作要轻,火温要稳。初烘结束后,茶叶放在簸箕中摊凉30min,以促进叶内水分重新分布均匀。足烘时投叶量为8~10烘笼初烘叶,温度60℃左右,文火慢烘,至足干。拣剔去杂后,再复火一次,促进茶香透发,趁热装入铁筒,封口贮存。
茶鲜叶的净度是指鲜叶中夹杂物的含量。这些夹杂物有茶类夹杂物和非茶类夹杂物之分。茶类夹杂物是指茶籽、花托、幼果、病枯叶、老梗和隔年老叶等。非茶类杂物是指虫体、虫卵、杂草、沙石和农药残留物等。鲜叶夹杂物严重影响茶叶品质,有的还影响人体健康。如农药残留物。茶叶中农药残留问题,涉及到绿色食品和有机茶生产问题,在此工作阐述。
1.低茶低茶是去除了大部分的茶叶,茶叶与咖啡一样,都含有一定数量的,有兴奋和利尿的功能。茶叶中通常含有2%~4%的,因此,喝茶能刺激大脑的中枢神经,
振奋精神,消除疲劳,这是饮茶者的共同感受。由于人类个体的差异性,对的敏感程度不同,有的人下午或夜间喝了茶就睡不着。因此,孕妇和儿童对也比较敏感,不宜饮用含量高的饮料。基于上述情况,需要开发一种低的茶叶。低茶
在窨制前,为了使茶坯具有最大的吸香和促进鲜花香气的挥发,需使茶坯达到一定的干燥度和坯温,即要采取复火处理
茶坯复火要求高温、快速、安全烘干法。温度120~130℃,时间约8~12min,茶坯复火后冷却到30~33℃即可窨制。
茉莉花有晚上开放吐香的习性,因此一般是下午采摘,晚上窨制。鲜花采摘进厂后要及时摊放,摊放厚约10cm,雨水花可适当薄摊,晾去花表面的水分和热气,然后收堆,促进开放。堆高约40~60cm,经约30min,花堆温升至约40℃时,再散堆摊晾。反复三、四次,当有60%鲜叶含苞待放时,进行抖筛筛分,剔除花蒂、花梗,生花和杂质。并将大花、小花分开,促进大花花蕾开放,开匀,当大花堆有80%以上花朵初放呈虎爪形,且香气鲜浓芬芳时,即可窨制。
内温度要求在20~24℃,相对湿度60%~70%,鲜叶摊放0.5~0.75kg/m²(嫩叶稍薄,老叶稍厚摊),萎凋时间一般18h以内,若天气干燥,8~12h可达程度要求。在萎凋过程还要根据情况适当翻拌。
烘干采用轻揉、轻炒手法,达到固定形状,继续显毫,蒸发水分的目的。当九成干左右时,起锅将茶叶摊放在桑皮纸上,连纸放在锅上文火烘至足干。锅温约30~40℃,足干叶含水量7%左右,历时6~8min。全程约为40min左右。
(3)黄山毛峰黄山毛峰创制于清光绪年间,主要产于安徽黄山及歙县地区。以松谷庵、吊桥庵、云谷寺、桃花峰等地所产,质量最佳。
整形将杀青叶一枝枝理平理直在筛网上,茶叶不相互折叠、不弯曲、不粘靠,上下筛网夹好后,用木滚轻轻滚压,以叶片平伏挺直即可。过度重压,压破嫩茎和芽叶,会造成茶叶汁水流失,影响猴魁茶的品质。
头烘(子烘)头烘要用放一面筛网的烘箱,以利排湿。头烘火工要足,即火温要高100℃左右,手贴筛网有烫手感觉。每隔2min左右翻一面,6~8min后,七成干、叶片已有脆意、基本成形时,下烘拆夹,平伏地倒入篾盘中,摊晾30~40min。
③制造技术太平猴魁茶工艺流程为:拣尖、摊放、杀青(理条)、烘焙(做形)成品。
拣尖按一芽二叶的标准进行挑选,将第二叶以下叶片连梗折去,末端留一粒米长的柄,拣尖后长度5~7cm左右。拣后摊放时间4~6h。
杀青杀青锅为平口深锅,以木炭为燃料,锅温120℃左右,每锅投叶量100g左右,翻炒要求“带得轻,捞得净、抖得开”,防止茶叶在锅内打滚,要同一方向边炒边抖边理条,使叶片不散不翘,历时约3~4min。要求毫尖完整,梗叶相连,自然挺直,叶面舒展。
黑茶产量占全国茶叶总产量四分之一左右,以边销为主,部分内销、少量侨销。因此,习惯上称黑茶为“边茶”。
生产历史悠久,产区广阔,销售量大,花色品种很多。成品茶有湖南的无尖、贡尖、生尖、黑砖茶、花砖茶、特制花砖、普通茯砖,湖北青砖茶、广西六堡茶、四川的南路边茶(康砖、金光)、西路边茶(茯砖、方色)、云南的紧茶等。
在炒青茶制造中,通过炒干工艺,白毫基本脱落,干茶的原料嫩度只有从锋苗的特征来判断,锋苗好的炒青茶说明鲜叶嫩度好,茶叶品质高。
在红茶制造中,由于揉捻时茶汁粘附在白毫上面,经过发酵作用,使白毫显现出金黄的色泽,因此金黄色白毫的多少反映出红茶品质的高低。
对于不同茶树品种而言,在鲜叶嫩度相同的情况下,有些品种白毫多,有的品种白毫相对少。如广西凌云白毛茶,不仅嫩叶叶背茸毛如雪,而且老叶背面也有很多白毫。不同茶类要求白毫的多少是不同的,有的茶类(种)要求白毫多且显露,如福建白茶银针、绿茶毛峰、江苏洞庭碧螺春等在炒制中,用磨光或搓揉的动作,使茸毛脱落或紧贴在茶身上。
黄茶:在唐代,寿州(今安徽霍山、六安等地)就产名茶“寿州黄芽”、“黄茗”,在湖北英山、蕲春等地产“团黄”,但那些都是团茶而不是叶茶。明代边销茶主要品种之一是黄茶,用篾包扎,每包七斤,产于四川。到清代,黄茶已由海路远销俄国。现在生产的黄茶主要是安徽黄大茶、黄芽和湖南的君山银针等。
黑茶:“黑茶”二字始见于宋代。但据研究家认为,那是专指四川绿毛茶加工做色的茶,不是现在的黑茶。四川生产的黑茶,明代与黄茶一样,用篾包扎,每包七斤,运销少数民族边区,是边销茶。清代湖南初安化一带,湖北羊楼洞专生产黑茶,远销俄国,但那是砖茶。
(2)速溶绿茶以绿茶或茶鲜叶为原料,经萃取、浓缩、干燥等工艺而成,品质特点具有绿茶的风味,即汤色黄而明亮、香气较鲜爽、滋味浓厚。
(3)速溶花茶用各种花茶为原料,或以鲜花和茶叶为原料经加工而成,品质特点具有花茶风味,即冲泡后汤色明亮,有明显的花香,滋味浓。
(4)调味速溶茶在速溶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配制茶。冰茶除速溶茶部分外,还要加糖、香料或果汁等,其风味可根据需要调制。
1.品质特点外形条索紧细匀直,色泽乌润,毫尖金黄;内质香气馥郁,滋味醇和而甘浓,汤色、叶底红艳明亮。“祁红”具有特殊的“甜花香”,也叫“蜜糖香”,属于世界三大高香茶之一,“川红”具有橘子香味。
①萎凋目的使叶质变软,增加可塑性,增强酶的活性,内含物质发生一定程度的化学变化,为发酵创造条件,并使青草气散失。
鲜叶摊放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12 h。要求先进厂先付制,后入厂后付制。雨水叶表面水多,可以适当多摊放一些时间,然后付制。对已发热红变的叶子,应迅速薄摊,立即分开加工。
(3)透气板贮青设备在普通的摊叶室内开一条长槽,槽面铺上钢丝网制成(或用粗竹篾编成)的透气板,透气板每块长1.83m,宽0.9m,可以连放3块、6块或12块,还可以几条槽并列,间距1 m左右(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尺寸)。槽的一头设一个离心式鼓风机。鼓风机功率、大小,按板的块数、槽的长短选用。鼓风机的电动机设定时计,可按需要每隔一定时间自动起动电动机进行鼓风。鲜叶可摊放1~1.5m厚,每平方米可贮存鲜叶150kg左右。不需要人工翻拌。摊叶和付制送叶,采用皮带输送或气流输送。这种方法即可节省人力,又可减少厂房面积,是解决贮青困难的一个比较行之有效的办法。
翻拌时动作宜轻,避免损伤叶子。萎凋所需要的时间,一般正常情况下,在35℃,需3~4h,春茶气温低、湿度大需要5h左右,雨水叶要5.5~6.0h才能完成萎凋。
萎凋程度萎凋程度掌握“嫩叶老萎,老叶嫩萎”的原则。在生产上通常是观察现象来掌握的。
叶面失去光泽,由鲜绿转为暗绿色,叶质柔软,手捏团,松手时叶子不易弹散,嫩茎梗折而不断,无枯芽,焦边、叶子泛红等现象,青草气部分消失,略显清香。鲜叶含水量75%左右,萎调叶适度含水量掌握在58%~64%,春茶略低58%~61%,夏秋茶略高61%~64%。鲜叶减重率在30%~40%。
中国制茶历史悠久,由神龙氏发现茶的药用到唐宋时期茶普遍作为饮料为止,中国茶叶制造经过很复杂的变革。人们从开始的咀嚼鲜叶,生煮羹饮,继而晒干收藏,到三国时期,将鲜叶先做成茶饼,晒干或烘干,饮用时,碾末冲泡,这是制茶工艺的萌芽。
唐代,茶已成为人们普遍的饮料,那时人们发明了蒸青团(饼)茶制法。从唐至今,经历了从饼茶到散茶、从蒸青到炒青,从绿茶到多茶类、从手工操作到机械化制茶的巨大变迁。中国茶类之多,制造技术之精湛,可谓巧夺天工,堪称世界之最。
①杀青的目的要求利用高温彻底破坏鲜叶中酶活性,制止多酚类的酶促氧化,防止叶子红变,为形成绿茶汤清叶绿的品质特征奠定基础;散失部分水分,使叶子变软,增加韧性,便于揉捻成条;散发低沸点的青草气,发展茶香;促进叶子内含物质的变化,改变叶子内含物质的性质,促进绿茶品质的形成。
鲜叶的匀度是指同批鲜叶理化性状的一致性程度。影响鲜叶匀度的因素很多,诸如,嫩度很不一致,不同茶树品种的鲜叶混在一起,雨露水叶与无表面水叶子拌和,进厂时间不同的叶子混放等,都会使鲜叶的匀度受到影响。造成鲜叶不匀的原因主要是采摘粗放,茶园品种混杂,鲜叶运送和管理不当等。在生产中最突出的不匀是老嫩混杂,这对初制操作和茶叶品质影响最大。
烘焙干燥白茶的烘焙,以天气及萎凋程序灵活掌握。晴天一般不进行烘焙。阴雨天进行纯自然萎凋有困难时,可先进行室内自然萎凋,萎凋至叶片不贴筛,叶色变暗,毫心尖端向上翘起,约六到八成干时,下筛烘焙。
我国特种绿茶种类多,产区广,几乎所有的产茶区都有生产。其中以以安徽产区花色最多,有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涌溪火青,六安瓜片,老竹大方,舒城兰花茶,休宁松萝,汀溪兰香、敬亭绿雪,青阳黄石溪毛峰等。此外,浙江有西湖龙井、泉岗辉白、华顶云雾、开化龙井、天晴顶,雁荡云雾等。江苏有洞庭碧螺春,南京雨花茶。江西有庐山云雾、茗眉等。湖南有高桥银针、韶山韶峰,古丈毛尖、安化松针、江华毛尖等。湖北有恩施玉露茶,龟山云雾茶等。广西有凌云白毫,桂平西山茶等。广东有兴宁嫩茶等。四川有峨眉、峨蕊、蒙顶甘露等。河南有信阳毛尖。陕西有毛尖。贵州有贵定云雾,都匀毛尖等。云南有苍山雪绿、宜良十里香等。福建有南安石亭绿、天山烘绿等。
1.窨花(拌和)将茶坯与鲜花拌和均匀,一般高级茶、特种名茶用箱窨,每箱装八成满。低级茶用囤窨,囤高一般为40cm,面积大小视茶叶品质与窨制数量而定。无论是箱窨还是囤窨,顶上都要用一层1~2cm厚茶坯盖面。配花量根据茶坯级别和窨花次数而定。
为提高茉莉花花香的浓度,窨制时用白兰花打底,方法是将白兰鲜花(原朵、折瓣或轧碎)同茉莉花一起上堆,一般说每100 kg茶坯用0.5~0.75 kg打底。
青茶花色品种很多,依产地和制法不同可分为:闽北青茶、闽南青茶、广东青茶和台湾青茶等。以闽南青茶铁观音为代表介绍青茶的制作。
1.品质特征外形卷曲沉重,似蜻蜓头青蛙腿,身骨重实,色泽沙润亮起霜,汤色橙黄明亮,香气馥郁浓烈,似兰花香,滋味深厚回味甘爽,韵味独特即“音韵”,叶底肥厚,叶缘红艳,叶柄青绿,叶面黄绿,俗称“青蒂绿腹蜻蜓头”。
汽热混合型杀青机集蒸汽热风快速杀青、干热风快速干燥、冷风对杀青叶冷却为一体连续化作业。该机温度可达120℃以上,经脱水后的杀青叶含水率为60%左右。
微波杀青机利用微波的穿透性和茶叶内的水分子的极性分子,快速加热鲜叶。杀青时间应控制在2min左右。
④杀青程度杀青叶适度的主要感官标志是:叶色暗绿,叶面失去光泽,叶质柔软,萎卷,折梗不断,手坚捏成团,松手不易散开,略带粘性,青草气消失,清香显露。
②鲜叶要求茶树品种为柿大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四叶。要求芽叶完整,色泽嫩绿,新鲜匀净,每批采下鲜叶的嫩度、匀度、净度应基本一致。
4月中旬左右,10%的芽叶达到一芽三叶时,即开园采摘。立夏前结束,历时二十多天。采茶要做到“四拣”:拣高山,拣阴山,拣生长旺盛的柿大茶茶棵,拣挺直茁壮的嫩梢,拣尖,指选用芽尖粗壮多白毫的芽叶。
揉捻目的卷紧茶条,缩小体积,形成美观的外形;适度破坏细胞组织,加速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促进内含物的变化;揉出的茶汁凝于叶表,在茶叶冲泡时,可溶性物质溶于茶汤,增进茶汤的浓度。
揉捻技术揉捻技术直接关系到揉捻质量。揉捻环境要求低温高湿,温度20~25℃,相对湿度在85%~90%。
(1)西湖龙井西湖龙井,是我国名茶之冠,历史悠久。主要产于杭州西湖西南的龙西湖龙井冲泡
井村四周,故称为“西湖龙井”。有狮、龙、云、虎、梅五个品类;后来,又按照地区和品质不同,曾改为狮峰龙井,梅坞龙井,西湖龙井三个规格,统称为西湖龙井。
①形质特征外形扁平光滑,挺秀尖削,长短大小均匀,整齐,芽峰显露,色泽嫩绿,边缘微黄,顶叶包芽。内质:香气清鲜持久,汤色清绿明亮,滋味甘醇爽,有新青果之回甜味。叶底幼嫩成朵,微黄绿,光润一致,故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之称。
在阴雨、闷势、雷阵雨,尤其是低温高湿的情况下,采用加温萎凋、焙烘干燥法。
鲜叶摊放在水筛上(水筛为竹制,直径100cm,边高2.5cm,筛孔0.5~0.6cm,孔与孔间隔1cm)。每筛摊叶量:春茶为0.4kg左右,夏秋茶为0.5kg左右摊叶要均匀,不宜重叠,以免重叠部分叶色变红变黑。
一般而言,蛋白质含量较高茶树品种,其鲜叶适制绿茶。而制造红茶的鲜叶原料,要求多酚类物质含量高,蛋白质含量相对低些。如果红茶原料蛋白质含量偏高,蛋白质与多酚类结合多,而这种结合物难溶于水,这不仅使可溶性多酚类减少,而且使发酵困难,还会产生不良气味,降低红茶品质。
白茶的创制约在1796年前后,居现在近两百年的历史了。制法特异,不炒不揉,成茶保持自然的叶态,满披白毫,呈白色,故称白茶。
白茶依茶树品种不同分为大白、水仙白、小白。依鲜叶嫩度不同制成的成茶花色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纯用大白茶或水仙品种的肥芽制成的,称“银针”。以大白茶品种的一芽二叶初展嫩梢制成的,称“白牡丹”。以茶嫩稍一芽二三叶制成的称“贡眉”,制银针“抽针”时剥下的单片叶制成的称“寿眉”。
汤,使其充分混匀并起泡沫,可以清饮,也可以加糖加果汁饮用。粉茶作为食品添加剂应用范围较广,如绿茶粉添加于冰淇淋,制成鲜绿色冰淇淋。也可将绿茶粉或红茶粉添加于糖果、饼干、面条、面包中,制作成多种多样的茶叶食品,既有着色作用,也可改善食品的风味。粉茶还可用于各式茶菜的制作,丰富人们的饮食生活。
4.冷冻湿茶冷冻湿茶是一种未经干燥的原形茶叶。多种茶叶都是由鲜叶经过不同的工艺过程加工而成的。未经干燥的茶叶实质上是半成品。但经过干燥后,有很多挥发性的香气成分被挥发而损失掉;还有如维生素C、叶绿素、儿茶素等,在高温干燥过程中容易被破坏而损失。因此就有人提出是否将未干燥的半成品茶叶冷冻保存起来,需要饮用时,从冰箱里取出一定数量进行解冻冲泡,茶叶品质与营养可能更好,因而就产生了冷冻湿茶。台湾已有冷冻乌龙湿茶产品。
我国以生产眉茶为主,烘青、珠茶次之,特种绿茶,名目繁多,品种特异,驰名中外。在此我们仅介绍眉茶的初制加工工艺。
眉茶是其外形为长条形、微弯,形状如眉而得名的。它是炒青绿茶经毛茶加工(精制加工)而形成。目前眉茶主要有“屯绿”、“舒绿”、“芜绿”、“婺绿”、“饶绿”、“杭绿”、“遂绿”、“温绿”、“湘绿”、“粤绿”等,以屯、婺绿品质最好。由于炒青绿茶在制法上常常需要长时间在锅中炒干,故称“炒青”,又因外形长条状,炒时长,故又称“长炒青”。
③鲜叶摊放鲜叶采回后摊放4h~12h,摊放程度:叶色由绿转暗绿,叶质由硬变软,失水重达15%~20%。
④制造技术摊放叶分筛采摘的鲜叶大小不均匀经摊放后,在付炒前进行分筛成二档,先炒底筛,后炒筛面。
炒制龙井茶手式有抖、搭、搨、捺、甩、抓、推、扣、压、磨等,号称“十大手法”。炒制时根据鲜叶大小、老嫩程度和锅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断变化手法,非常巧妙。
这些技术措施,有好有坏。好的方面,用冷水很快冲洗,保持绿色,为现时制蒸青绿茶所取法;冷水改为风吹,是在这个基础上改进的。坏的方面,榨水榨汁,夺茶真味,降低茶叶质量。蒸青团茶制法被淘汰就在于此。
这个发展阶段大约经历了由宋代到元代800多年。茶的形状团而散,制法由蒸而炒,不是跳跃式发展的,而是经过一个渐进的过程。
到了周代以后至春秋时代,茶叶成为祭品之一,供丧事之用。从此,自周代以后,宫廷设管茶官吏,专门聚集茶叶,为了便于贮藏和运输,于是晒茶技术应运而生。今天的白茶制造技术就是以晒为主的,古代晒茶技术是保持茶叶不腐烂的原始技术措施,可以说是制茶技术发展的初始阶段。
茶叶由直接采生叶作汤饮食,而发展到晒干,经历了近十个世纪的漫长历史时期,到公元230年前后,《广雅》一书中,出现了“荆、巴间采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色赤,掏末置瓷器中,经汤浇覆之,用葱、姜、桔子泌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可见制茶技术到公元三世纪已有了一个新的发展。则采下的茶叶鲜叶要造型做成饼状,必先经过煮的过程,使之变软,否则是做不成饼的。饮用时先烤饼而后捣成末状,加葱、姜、桔子等佐料一起煮沸,作汤饮。
咖啡碱在茶树新梢中的含量一般2~4%(干物重)。芽中含量高,随芽叶伸育,含量逐渐下降(表4—7),咖啡碱含量高低是鲜叶老嫩的标志之一。此外,咖啡碱含量还因茶树品种、地区、茶季、茶园水肥条件等不同而变化。
提花的目的是提高产品的鲜灵度。提花用花应选择晴天采摘的朵大饱满、质量好的鲜花,雨水花不宜用于提花。
很早以前北京茶商陈古秋同一位品茶大师研究北方人喜欢喝什么茶,陈古秋忽想起有位南方姑娘曾送给他一包茶叶未品尝过,便寻出请大师品尝。冲泡时,碗盖一打开,先是异香扑鼻,接着在冉冉升起的热气中,看见有一位美貌姑娘,两手捧着一束茉莉花,一会功夫又变成了一团热气。陈古秋不解就问大师,大师说:“这茶乃茶中绝品‘报恩茶’”。这才想起三年前他去南方购茶住店遇见一位孤苦少女,听她诉说家中停放着父亲尸身,无钱殡葬,陈古秋深为同情,便取了一些银子给她。三年过去,今春再去南方时,客店老板转交给他这一小包茶叶,说是三年前那位少女交送的。当时未冲泡,谁料是珍品。“为什么她独独捧着茉莉花呢?”两人又重复冲泡了一遍,那手捧茉莉花的姑娘又再次出现。陈古来一边品茶一边悟道:“依我之见,这是茶仙提示,茉莉花可以入茶。”次年便把茉莉花加到茶中,从此便有了一种新茶类茉莉花茶
干燥温度掌握的原则是:“毛火高温快速,足火低温长焙”。采用烘笼烘干毛火85~90℃,足火70~80℃为宜;采用烘干机烘干,毛火温度以进风口测量应为110~120℃,不超过130℃,足火温度85~95℃,不超过100℃。毛火与足火之间进行摊放40min,不超过1h。使茶叶中水分重新分布。干燥
蒸而后榨,榨而后碾末制团,是团茶的工艺,榨而碾,茶汁出,茶叶已失真,是香气不足,蒸后不揉不压,直接烘干,是蒸青散茶的工艺,工艺流程简化,且保持茶叶色香味。
宋代在福建建州(今建瓯)的片茶(即饼茶)的生产工艺是十分考究的,“既蒸而研,编竹为格,置焙炉中,最为精洁,无处不能造,有龙凤,石乳,白乳之类十二等。。。。。。。散茶出淮南归州,江南荆湖有龙溪、雨前、雨后,绿茶之类十一等”(宋。《食货志》)
速溶茶又名萃取茶,其特点是冲水即溶,杯内不留残渣,容易调节浓淡,还可根据各自的喜好加牛奶、白糖、香料、果汁,方便调味。目前市场上速溶茶产品丰富多彩,加工工艺各具特点。
(1)速溶红茶以红茶为原料或在加工过程中通过转化将非红茶原料加工成具有红茶特征的速溶茶。其特点是汤色红明、香气鲜爽、滋味醇厚。固态速溶茶(普洱茶膏)
投叶量根据揉捻机的大小来确定,一般为桶容量4/5。但嫩叶可适当多一些,老叶适当少一些。红茶揉捻
加压采用“轻、重、轻”的原则,同时还根据鲜叶质量及萎凋轻重等情况灵活掌握。老叶一般采用“重压、长揉”,嫩叶“轻压,短揉”,轻萎凋宜轻压,重萎凋叶宜采用重压,并且要采用分次加压,适时减压和翻拌,使叶子逐渐成条。
三烘(打足火)为了提高干茶的香气,“打足火”一定要用烘笼烘焙。烘笼温度为80~90℃左右,较头烘低、二烘高。每烘茶叶约0.75kg,翻烘4~5次,翻烘时切忌按压,历时20min左右,至茶叶足干、手捻茶叶成粉末时即可起烘,并趁热装入铁桶内,筒内垫箬叶,以提高猴魁香气,故有“茶是草、箬是宝”之说。待茶冷却后,加盖密封贮存。
散茶由蒸青发展炒,始于何时,说法不一。日本有人说中国宋代就开始有炒青制法了。中国一些研究家认为茶叶炒青制法在唐代就出现了,力证是唐。刘禹锡(公元772—842年)的《西山兰若试茶歌》,这首诗写道:“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芽;宛然为客振衣起,自旁芳丛摘鹰嘴;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成金砖水。。。。。。”。“斯须”即一会儿。从茶丛上摘下如鹰嘴一样的茶芽,炒一会儿就满室芳香,这里一个“炒”字,下个“斯须”发出满室芳香的。而且诗人对这种茶的形状、汤色、香气称赞备至;形,“新芽连拳半未舒”;香气,“木兰露香微似”;汤色“瑶草临波色不如”。
在目前生产中,解决鲜叶老嫩混杂的措施是加强采摘和贮青管理;坚持分期分批留叶采,防止开园一批光,老嫩一把抓的坏现象;鲜叶进厂做好验收,分级工作,分级摊放;不同时间进厂、不同地段鲜叶分别摊放。这不仅能使鲜叶老嫩基本上达到一致,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制茶设备的利用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建立纯种采叶茶园,既保证鲜叶理化性状一致,又为机械化采茶打下基础。
红茶是全发酵的茶类。鲜叶经萎凋、揉捻(揉切)、发酵、干燥等工序加工,制出的茶叶,汤色和叶底均为红色,故称为红茶。我国红茶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切细红茶)三种。以工夫红茶制作为例。
工夫红茶是我国传统茶类,主要有:祁红、滇红、川红、闽红、宁红、湘红、宜红、浙红、越红、黔红、苏红、粤红等。其中以安徽祁红品质最好。
(2)鲜叶的贮存管理鲜叶进厂验收分级后,应及时进行付制。因为从采摘到初制,相隔时间愈长,鲜叶新鲜度愈差,内含有效成分损失愈多,所以,要尽量做到现采现制。若受到客观条件限制,不可能及时付制情况下,就必须采用低温贮存。事实说明,鲜叶在低温条件下薄摊3-4小时然后付制,品质有所提高,对于细嫩芽叶而言大多如此。
(2)湖北老青茶每年采摘两次,茎梗枝均割采。但不要求有枯老麻梗和鸡爪枝。
(3)四川边茶采割当年的“收巅红梗”(新梢形成驻芽以后)和老叶,但不得掺用落地老叶和病虫腐烂叶。
(4)滇桂黑茶云南紧压茶的毛茶,系滇青散茶和粗老茶,原料老嫩较悬殊,自一芽二三叶至一芽五六叶不等。
保健茶是茶叶中添加了某些有益于健康或能治疗某些疾病的中草药或食品的复合产品。严格意义上讲,保健茶属食品一类,属保健食品,或功能食品,不属于药物。
保健茶种类很多,按功效而言,有减肥茶、益智茶、抗衰茶、降糖茶、降脂茶、降压茶、健脾茶、益肝茶、明目茶、消暑解毒茶等。按配料而言,有枸杞茶、人参茶、西洋参茶。菊花茶、金银花茶、胶股兰茶、南瓜茶、丹参茶、枣茶、竹叶茶、胖大海茶、苦丁茶银杏叶茶等。
3.初制技术安溪铁观音的制造工序:萎凋→做青(摇青)→杀青(炒茶)→揉捻→干燥(烘焙)。制作工艺如下页图。
(1)萎凋摊青是鲜叶贮存保鲜的一种方式。采回的鲜叶,按不同品种,老嫩和采摘时间分别摊放于水筛内,每筛鲜叶1.5~2kg,按秩序放在摊青架上。摊青过程中轻翻2~3次,使水分均匀蒸发。
水分是鲜叶组成的主要成分之一,鲜叶的水分含量一般占鲜叶总重量的75%左右。水分含量的多少,常因采摘的芽叶部位、采摘时间、茶树生长的气候条件、采摘时天气条件、茶树品种、茶园水肥管理水平、茶树长势与树龄等多种因素的差异而不同。
水肥条件较好的茶园,若有遮阴树或云雾较多,茶树新梢持嫩性(注)较好,含水量就较高;幼龄茶树或台刈修剪后发出的新梢,含水量一般也较高;幼龄的叶片比成熟老化的叶片含水量要高;新梢上部嫩茎中的含水量比下部要高。所以,在正常情况下,鲜叶含水量也是反映鲜叶嫩度的一个指标。
花茶是茶坯和香花拼和窨制而成的带有鲜花香气的茶叶。花茶既保持了纯正的茶香,又兼备鲜花的芬芳或馥郁香气,使花茶具有独特的品质特征。
花茶因鲜花不同可分为茉莉花茶、珠兰花茶、白兰花茶、玳玳花茶、柚子花茶、桂花茶、玫瑰花茶、栀子花茶、兰花茶等。也有把花名和茶名连在一起如珠兰大方、茉莉烘青、玫瑰红茶等。以茉莉花最多,其次是珠兰花、白兰花,而其它花较少。
康砖、金尖:毛茶整理(筛分、切铡、风速拣剔)、配料、称茶、蒸茶、筑压、包装。
紧茶、饼茶、园茶(七子饼茶):毛茶拼配、筛分、半成品拼配、称茶、蒸茶、压模、脱模、干燥、检验包装。
六堡茶:筛分拣剔、拼配、初蒸渥堆、复蒸包装、晾置陈化(出现“金花”品质更佳)。
普洱七子饼茶为何每筒七饼,每饼七两五(375克)。相传,在一个无法考证的年代,今普洱县凤阳乡宽洪村困卢山,有一卢姓人家,家有七子一女,爱茶如命的卢老汉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因家境贫困,又无力购置山林田地,故每天叫七个儿子分头到深山采野茶。日久天长,兄弟七人各自有了自己的采茶线路和地域,并就地和当地姑娘结婚、安家、生子,各据一方,并将野茶苗、茶种带回种植,以茶为生。由于七兄弟平时都忙于自己的事业,只有每年父母生日才回到普洱探望,这便是历史上传为美谈的“七子拜寿”。又因七个儿子送的茶一个比一个的好,老人十分高兴,倍加珍惜,将每个儿子送的茶拿出一个用竹壳包扎在一起(竹壳无异味,透气有利茶叶陈放)存放家中,待来年或多年后,家中来了好友、上宾,拿出来招待客人。客人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后赞不绝口,问及茶之来源和名称,老人自豪地指着竹壳对客人说:“这是我的七个儿子”。日久天长,“七子拜寿”和“七子饼茶”在当地传为佳话。
茶叶中的维生素对人体有特殊的生理作用。维生素P可增强人体血管壁的弹性,维生素B1可防止脚气,维生素C有防治坏血病等药理功能。
鲜叶质量包括鲜叶嫩度、匀度、新鲜度三个方面。嫩度是鲜叶质量的主要指标,三者对鲜叶质量都有影响。
鲜叶的嫩度是指茶树新梢芽叶伸育的成熟程度。一般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