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
树形高大,主干明显、粗大,枝部位高,多为野生古茶树,在云南发现的野生古茶树,树高10米以上,主干需二人合抱。
灌木型:主干矮小,分支稠密,主干与分枝不易分清,我国栽培的茶树多属此类。
一般大叶种叶大柔软,叶面的革质层也比较薄;小叶种叶片小而脆硬,叶面革质层较厚,叶片脆硬,对制茶品有影响但具有抗逆性。大叶种茶叶茶多酚、咖啡碱等有效物质含量较高,制成的茶味道较浓烈;小叶种茶叶胡萝卜素、茶黄素总量高,制出的茶叶香气较高。
野生型:是指在一定地区经长期自然选择所保留下来的茶树类型。数量较少,有些还带有毒性,不适宜饮用。
栽培型:是指人类通过对野生茶树进行选择、栽培、驯化,创造出的茶树新类型。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两者结合的产物,云南当地的古茶树绝大多数都是栽培型而非野生型,系云南茶区先民栽种。
过渡型:栽培型茶树由野生型茶树进化而来,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些既具有野生型特征又具有栽培型特征的茶树类型。
台地密集型:多依山开辟,在起伏平缓的山地、丘陵依照等高线修筑环形梯田,以播种或扦插的方式栽种茶树,栽种的茶树密度较高,需要定型修剪来人为干预其生长,限制其生长高度,以利于采摘和增长。但由于生态环境单一、土壤肥力不足等问题需要施肥、打药来保证产量。
山地野放型:多生长在距离村庄较远的山林中,以茶籽播种繁育,粗耕野放,极少的人为干预,任其自然生长。采摘较为不便、产量较低且不稳定,但茶质较好。
有性繁殖:种子植物是有性别的,两性细胞结合后产生种子,以种子进行繁殖的方式叫有性繁殖,也叫种生。种生新植株生命力强、寿命长、富有遗传变异型。
无性繁殖:实为营养繁殖,即由植物的部分营养器官,根、茎、芽、叶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新个体。方法有:分生、压条、扦插、嫁接等。茶树的无性繁殖早期采用压条方式,但因繁殖速度慢,后改为扦插育苗。现在我国大多数茶都采用这种方式。无性繁殖的植株只具有亲本的遗传特性,不易产生变异,早开花、早结果,但根系弱、寿命短,会产生退化现象。
大量的历史资料和近代调查研究材料,不仅能确认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而且已经明确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M6米乐、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
当今世界广泛流传的种茶、制茶和饮茶习俗,都是由我国向外传播出去的。据推测,中国茶叶传播到国外,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约于公元五世纪南北朝时,我国的茶叶就开始陆续输出至东南亚邻国及亚洲其他地区。
我国主要的产茶地区按目前划分方式分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这4个。
区域 :南起长江,北至秦岭、淮河,西起大巴山,东至山东半岛,包括甘南、陕南、鄂北、豫南、皖北、苏北、鲁东南等地,是我国最北的茶区。
特征 :江北茶区地形较复杂,茶区多为黄棕土或棕壤土;不少茶区碱度略高。气温低,积温少,茶树新梢生长期短,因此,茶树冻害严重。不少地方,因昼夜温度差异大,茶树自然品质形成好,适制绿茶,香高味浓。降水量偏少,一般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个别地方更少。四季降水不均,夏季多而冬季M6米乐少。空气相对湿度约75%。江北茶区中不少地区种茶的不利条件是冬季既旱又冻,致使茶树遭受旱寒两害,生长发育受阻。茶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
区域 :在长江以南,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以北,包括粤北、桂北、闽中北、湘、浙、赣、鄂南、皖南和苏南等地。
特征 :江南茶区大多处于低丘低山地区,也有海拔在1000米的高山。基本上为红壤,部分为黄壤。土壤酸碱度一般在5.0~5.5。有自然植被覆盖下的茶园土壤,以及一些高山茶园土壤,土层深厚,腐殖质层在20~30厘米,缺乏植被覆盖的土壤层,土壤发育差,结构也差,土层浅薄,有机质含量很低。整个茶区基本上届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则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但晚霜和北方寒流会对该茶区的北部带来危害。降水量比较充足,一般在1000~1400毫米,全年降水量以春季为多。部分茶区夏日高温,会发生伏旱或秋旱。该茶区种植的茶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以及少部分小乔木型中叶种和大叶种。
区域 :在米仑山、大巴山以南,红水河、南盘江、盈江以北,神农架、巫山、方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东的地区,包括黔、川、滇中北和藏东南。
特征 :西南茶区大部分地区为盆地、高原。在滇中北多为赤红壤、山地红壤和棕壤,江川、黔及藏东南则以黄壤为主,酸碱度一般在5.5~6.5,土壤质地粘重,有机质一般含量较低。西南茶区各地气候变化大,但总的来说,水热条件较好。年降水较丰富,大多在1000毫米以上。该茶区雾日多,但冬季仍显干旱,降水量不到全年的10%。由于气候条件较好,适宜茶树生长,所以栽培茶树的种类也多,有灌木型和小乔木型茶树,部分地区还有乔木型茶树。
区域 :位于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浔江、红水河、南盘江、无量山、保山、盈江以南,包括闽中南、台茶叶知识、粤中南、海南、桂南、滇南。
特征 :水热资源丰富,在有森林覆盖下的茶园,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全区大多为赤红壤,部分为黄壤。不少地区由于植被破坏,土壤暴露和雨水侵溶,使土壤理化性状不断趋于恶化。整个茶区高温多湿,大部分地区四季常青。全年降水量可达1500毫米。但冬季降水量偏低,形成旱季。茶树资源极其丰富,荟集了中国的许多大叶种(乔木型或小乔木型)茶树,适宜加工红茶、普洱茶、六堡茶、大叶青、乌龙茶等。
除中国这一茶叶主产区外,目前世界上还有五十多个国家生产茶叶,最北可达北纬49度,位于前苏联,最南可达南纬33度,位于南非。世界茶区在地理上的分布,多集中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可分为东亚、南亚、东南亚、西亚、欧洲、东非和南美6区。
东亚茶区的主产国有中国和日本,两国的茶叶产量约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23%左右。日本茶区主要分布在九州、四国和本州东南部,包括静冈、琦玉、宫崎、鹿儿岛、京都、三重、茨城、奈良、九州、高知等县(府),其中静冈县产量最高,占全国总产量的45%。
南亚茶区的主产国有印度、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所产茶叶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4%左右、总出口量的50%左右。印度的茶区分布在北部(包括东北部)和南部,北部又分为阿萨姆茶区和西孟加拉茶区:阿萨姆茶区是印度的主要茶区,茶叶产量约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50%以上;西孟加拉茶区主要分布在杜尔斯附近,茶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0%左右。南部茶区主要分布在马德拉斯和喀拉拉(爪盘谷、交趾),气候与北部相比,较为暖和,全年无霜,可终年采摘茶叶。斯里兰卡地处印度半岛东南,是一个热带岛国。全岛地势以中部偏南为最高,茶园多集中在中部山区,主产区为康提、纳佛拉、爱里、巴杜拉和拉脱那浦拉,其茶园面积占全国茶园总面积的77%,茶叶产量占全国的75%。孟加拉国位于恒河下游,印度阿萨姆邦和孟加拉邦之间,茶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锡尔赫特和东南角的吉大港以及位于上述两区间的帖比拉,其中锡尔赫特的茶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
东南亚茶区位于中国以南,印度以东。产茶国家有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马来西亚、泰国、老挝、柬埔寨、菲律宾等,茶叶产量约占全世界总产量的8%,其中印度尼西亚产量最高,越南、缅甸次之,马来西亚较少,其他几个国家产笙则很少。印度尼西亚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具有温度高、降雨多、湿度大的特点,全年几乎无寒暑之分,终年可采收茶叶;茶区主要分布在爪哇和苏门答腊两大岛上,其中海拔2000米左右的爪哇岛产茶最多,约占全国总产量的80%。越南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高、湿度大,早雨季明显;茶区主要分布在越南北部,中部、南部也有少量茶区。马来西亚因靠近赤道,终年炎热多雨,属热带雨林气候;茶区主要分布在海拔1220米的加米隆高地。
西亚和欧洲茶区的主要产茶国有欧洲的前苏联和亚洲的土耳其、伊朗等,所产茶叶约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14%。前苏联茶区主要分M6米乐布在亚洲的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在黑海沿岸的克拉斯诺达尔等地也有少量茶区。土耳其茶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的里泽地区。伊朗大部分地区属大陆性亚热带草原和沙漠式气候,雨量较少,寒暑变化剧烈,不适宜种茶,仅西部山地和黑海沿岸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故茶区主要分布在黑海沿岸的吉兰省和马赞撼兰省,其中巴列维和戈尔甘为主要产地。
东非茶区的主要产茶国有肯尼亚、马拉维、乌干达、坦桑尼亚、莫桑比克等国,其中肯尼亚产量最高。肯尼亚有5省12县产茶,主要茶区分布在肯尼亚山的南坡,内罗毕地区西部和尼安萨区,如克里乔、索提克、南迪、基锡、尼耶尼、墨仓加、开里亚加等地。马拉维是东非第二大产茶国,茶区主要集中分布于尼亚萨湖东南部和山坡地带,如米兰热、松巴、高罗、布兰太尔等地。乌干达是新兴的产茶国之一,茶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西南部的托罗、安科利、布里奥罗、基盖齐、穆本迪M6米乐、乌萨卡等地区。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也都是东非主要的产茶国,坦桑尼亚茶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维多利亚湖沿岸,布科巴等地产茶较多;莫桑比克茶区主要集中在南谋里和姆兰杰山区。
中南美茶区的产茶国家有阿根廷、巴西、秘鲁、厄瓜多尔、墨西哥、哥伦比亚等国。其中阿根廷产量最高,约占南美茶叶总产量的70%,茶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密西奥尼斯山区,在科连特斯等省较为集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女子凌晨两点多,看到丈夫手机亮了一下,她实在太困了,也没在意,天还没亮,丈夫突然说去外地进货
“神兽”回笼,上海家长:3个月来耳畔终于清静了!校园出现“阳”了怎么办?体育课怎么上?
英伟达RTX 4070 AD104GPU核心照流出,RTX 4070或4月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