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
9月19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召开2019年茶产业大会。会议总结回顾全县茶产业发展工作情况,全面分析面临的形势,交流取得的经验及存在的不足,安排部署今后茶产业发展工作,进一步抢抓机遇,加快建设“中国普洱茶第一县”步伐,奋力推动全县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M6米乐。
勐海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张世影出席会议并讲话,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刘应枚同志,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义辉同志,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国忠,县政协副主席张庆海同志参加了会议。
张世影强调:新时代赋予了茶产业发展的新使命、新要求,为做大做强做优勐海普洱茶产业,顺利通过“一县一业”年度综合评价,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认识,观大势,看走势,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同舟共济、群策群力,以全球的视野和国际眼光谋篇布局茶产业的发展,不断更新观念,推陈出新,推动勐海茶产业继续走在全省乃至于全国前列。
高起点、高标准编制茶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出台了《勐海县茶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8~2030年)》《勐海县“一县一业”发展实施方案(2019~2022)年》等系列文件,大力推进茶产业三产融合发展,努力把勐海建成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茶叶知识、贸易、文化和茶旅游为一体,最大、最优、最安全、最生态、最健康的“中国普洱茶第一县”。
推广有机、生态茶园建设,开展茶樟间作和珍贵树种间套种,把“零农残”要求纳入村规民约,严厉打击违法使用农药行为,推广粘虫板、杀虫灯、除草机应用和有机肥、生物农药使用,着力提高茶叶品质。
坚决整治古茶园违规开发行为,制定推广古茶园管理、采摘、养护技术规范,完成勐海野生茶树资源科考工作,启动勐海栽培型古茶树科考和“古茶园”双遗产申报工作。
不断探索完善“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勐海茶业有限公司、雨林古茶坊M6米乐、陈升茶业等产业扶贫模式成效明显,实现茶叶亩产增收2000元左右,年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推进“先照后证”、“多证合一”等系列改革,降低准入门槛,新注册茶叶经营主体户1647户,同比增长19.8%。
全县规模以上茶企达17户,国家级龙头企业1户,省级龙头企业6户,销售额超亿元的5户,茶产业逐步走向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全县规模以上茶企专卖店达9100余家,销售网点遍布全国各地,海外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2018年茶叶出口量759.84吨、出口额944.79万美元,勐海镇入围云南省“淘宝村”。
开展茶叶初制所升级改造,推广茶叶标准化、清洁化生产,重点推广电、气能源和不落地生产线、离地晒青设备,提高茶叶绿色加工水平,支持茶叶精深加工,鼓励开发茶饮料、茶日用品和茶保健品,不断提高茶产业附加值。
启动从幼儿园开始的国民教育茶叶知识母本教材的编撰工作,奖励报考就读高等教育茶学专业学生;将勐海茶故事、茶知识纳入党校、行政学院等培训内容,不断提高全县干部职工群众识茶用茶讲茶的本领;通过专业培训、以赛代训等方式,全面提升茶农在生态茶园种植、管理、采摘、制作等方面的技能,逐步做到让广大茶农持证上岗,让第一车间有规范有标准更安全。
扎实推进“美丽茶城”建设,突出“热、傣、水、边、茶”的地域特色,将民族普洱茶文化融入“美丽茶城”建设,以人居环境改善提升营商环境。
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小微企业孵化园项目,打造花园式工业园区,积极发展工业旅游,推动茶旅融合发展。
围绕茶产业链招龙头、引配套,全国知名茶企业、茶产业上下游关联企业到勐海投资兴业越来越多,园区规模聚集效应、产业辐射带动作用、整体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着力打造“勐海普洱茶”“勐海名山名茶”和“勐海企业”品牌,大益、雨林古茶坊、陈升号、七彩云南、合和昌和八角亭等品牌的市场占有率、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勐海味”品牌培育模式。
积极探索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工作,完成勐海茶和16个山头茶地标注册,成为全国茶叶地标最多的县,加强普洱茶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施茶产业全过程品控溯源体系建设,源头控制、过程追溯和质量保证有了显著提升。
茶旅文化活动日益丰富,连续举办十届勐海(国际)茶王节,打造了“万人采茶”“万人制茶”大赛和“万人茶山行”等一批文体活动品牌,全方位、多角度提高勐海茶影响力。
完成了一批勐海茶电影、茶书、茶歌创作,聘请3位国际茶界专家担任“勐海茶国际推广大使”,在长水机场、嘎洒国际机场投放广告,推动勐海茶企业走向国内、国际市场。
推动“工业+旅游+文化”发展,规划打造“七子饼”茶文化旅游环线,全球首个普洱茶+数字科技体验馆——大益“奥秘厅”建成开馆。
加快实施茶旅融合项目,启动大益小镇、普洱茶小镇等建设项目,把茶园变公园;与茶相关的景区、庄园、民宿和古村落,每年吸引着数百万茶人和游客到勐海观光体验。
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快产业道路改造、茶园喷灌滴灌设施和“七子饼”旅游环线等工程进度,着力夯实茶产业发展基础。
实施生态有机茶园建设工程,开展农药、化肥减量行动,茶企、乡镇积极参与逐步推动禁用草甘膦,用有机肥、农家肥替代化肥,创建一批标准化管理的绿色、生态、高效茶叶生产基地。
实施古茶园保护工程,以即将开展的国土空间利用规划编制为契机,合理划定古茶园管理保护区域,建立完整准确的古茶树资源档案库,完成勐海县栽培型古茶树科考工作,持续推动古茶园“双遗产”申报工作。
实施茶叶产业扶贫工程,提高茶农科学种茶水平,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全县贫困人口茶园面积达7.5万亩,带动涉茶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实施新型经营组织培育工程,加大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培育力度,不断提高生产经营专业化水平。
实施优强龙头企业培育工程,抓好企业梯队的培育和评选工作,推动茶企联合重组、共闯市场、抱团发展和利益共享。
实施产业品牌创建工程,持续强化与北京东道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的合作,做实勐海“普洱茶品牌”“名山名茶品牌”和“企业品牌”建设工作。
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积极申报勐海茶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项目落户勐海,打造“普洱茶地理标志+名山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二维码”品牌体系。
实施茶叶质量控制工程,举办茶叶质量安全培训班,施行有机产品申报备案制度,不断加强企业自建自控能力、实验室研究、农药残留检测等方面建设,提高勐海茶质量安全“公信力”。
实施普洱茶专业园区提档升级工程,加快工业园区规划修编工作,持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强化园区服务功能。
实施普洱茶科研创新工程,搭建合作平台,与省内外茶叶学(协)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实施新型茶农培育工程,启用茶叶专业实训基地,继续通过“万人采茶”“万人制茶”等以赛代训等方式,提高茶农种茶、采茶、制茶水平。
实施智慧农业建设工程,组建勐海绿色有机产业联盟,定期发布普洱茶价格指数,推动茶叶可追溯体系建设,实现勐海茶产品来源可查询、去向可追溯。
实施“互联网+茶产业”工程,提高茶企、合作社和个体工商户的“触网”意识,注重培养网络技术管理人才,不断完善线上线下销售服务。
实施“走出去”“请进来”工程,建好勐海茶叶品牌专营店,组织茶企参加各类展会活动,开展茶叶全产业链招商工作,支持茶企“总部经济”发展,让更多与茶关联的企业、产业进驻勐海、助力勐海。
实施民族茶文化普及应用工程,继续创作勐海茶书籍、歌曲、舞蹈、微电影等作品,开展茶艺表演、品茗活动,不断丰富勐海普洱茶文化的表现形式和深厚内涵。
实施茶文化节庆活动工程,做强勐海(国际)茶王节品牌,将其打造为继泼水节后西双版纳又一个品牌性、标志性的世界级盛会;打响民族节庆品牌,将普洱茶文化融入“泼水节”“嘎汤帕节”“拉祜扩节”“桑康节”等少数民族节庆活动。
实施“美丽县城”茶文化提升工程,瞄准“森林围城M6米乐、清水活城、霓虹照城、民族普洱茶文化靓城”目标,重点打造民族普洱茶文化特色产业街区,抓好民族普洱茶文化元素亮化工程。
实施茶旅融合发展工程,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建设,打造提升大益庄园、老班章、南糯山、章朗等景区和古茶村落,加快普洱茶小镇、大益小镇等建设步伐,力争年内开工,并积极争取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名单。M6米乐M6米乐M6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