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6米乐刚刚发射的这颗卫星为何对中国乃至全球意义非凡?

发布时间:2022-09-05 08:44:47    浏览:

[返回]

  7月5日早上,伴随着我国第二代低轨气象卫星第五颗星——风云三号E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中国在国际气象事务中的话语权与影响力将得到大大提升。

  它既是我国风云卫星家族中的首颗晨昏轨道卫星,也是世界气象卫星家族中的首颗晨昏轨道卫星。

  首颗晨昏轨道卫星又意味着什么?一般来说,低轨气象卫星的首要任务是为数值天气预报提供满足时间和空间要求的全球观测资料,提高预报时效和精度M6米乐。目前,欧美业务低轨气象卫星由欧洲Metop上午轨道卫星和美国S-NPP、JPSS下午轨道卫星组成M6米乐,采用双边全球资料业务交换和共享的协作组网观测模式。而我国的风云三号A星、C星卫星轨道接近欧洲的Metop卫星,风云三号B星、D星卫星轨道接近美国的S-NPP、JPSS卫星。

  与美欧相同,我国现有的卫星观测时间均集中在上午10点、下午2点附近,每6小时观测同化时间窗内全球总有2至3条轨道的卫星观测空白区,无法提供全球覆盖的初始观测。

  为了满足观测需求,世界气象组织在《2025年全球观测系统展望》报告中提出了建立上午、下午和晨昏轨道三颗卫星组网观测的概念。风云三号E星总指挥李海生表示,此次风云三号E星的成功发射,弥补了卫星观测轨道(早5:30和傍晚17:30)的缺憾及观测资料的不足,将有效补充6小时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同化窗内卫星观测资料的空白,对南北半球预报和洲际尺度的区域预报将产生重大贡献。

  也就是说,通过上午(风云三号A/C星)、下午(风云三号B/D星)、晨昏卫星(风云三号E星)三星组网,我国将率先实现全球观测资料的100%覆盖。

  值得关注的是,同上午卫星和下午卫星相比,晨昏轨道卫星观测时太阳高度角低,地形和云顶高度的几何特征更为明显,利用这种优势,风云三号E星可以在晨雾、台风、强对流的监测和分析中开展独特的应用。

  风云三号E星总设计师王金华透露,此次风云三号E星装载的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新增大幅宽、高灵敏微光成像通道,动态范围达到7个数量级,是我国最先进的定量化全球微光探测仪器,在轨应用后可实现大气、陆地、海洋参量的高精度定量反演,大幅提高监测精度M6米乐。

  天气预报和空气质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凭借新轨道,风云三号E星可以使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天气预报机构会商人员,每天早间拿到时次最接近、资料最新的卫星图像和产品,为天气预报提供最具时效性的信息。

  同时,由于晨昏卫星观测时段M6米乐地表温度和大气边界层温度差异最大、云量较少、绝对湿度较低,有助于风云三号E星利用红外发射原理开展大气气体的遥感观测和空气质量监测工作。对于气候研究而言,地表温度E星新闻、大气温度、大气湿度和降水等要素的日变化完整样本非常重要,通过补充上午和下午轨道系统数据,风云三号E星可实现全球大部分地区在红外和微波波段的每天6次测量,组网后可以显著提升低轨气象卫星的气候监测能力。

  可以说,风云三号E星的成功发射和在轨运行,一方面将提升我国在气象预报预测、应对气候变化等应用层面的能力;另一方面,依托风云三号E星独特的全球观测资料,我国可以同世界其他气象发达国家开展多方位双边、多边技术合作交流,进一步提升中国风云卫星的国际影响力。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