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星新闻
新湖南客户端4月4日讯(通讯员 唐明登)4月2日,永州市东安县舜管局塘家村大龙江工区茶山舜德红竹间茶非遗工作坊,非遗传承人正趁着晴好天气,摊茶、晒茶、制茶、品茶、采茶,赶制明前春茶上市,工坊内茶香四溢,春意盎然,一派忙碌丰收的景象。
走进“舜德红”竹间茶非遗工坊,木屋院落保持古朴、静谧、祥和的原生态美景,小桥流水人家,四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屋舍俨然,鸡犬相闻,百鸟鸣啭,水声潺潺,恍如世外桃源,人间仙境。坪场里摆满了盛茶用的竹编、簸箕等制茶工具,非遗传承人正在娴熟的摊茶、晒茶、翻茶,满屋子茶香弥漫,沁人心脾。
正在忙碌劳作的非遗传承人曾裕良介绍,舜德红竹间茶非遗工坊所处的地方叫茶山,因满山遍野都是茶树而得名,是名副其实的野生古树茶的原生发源地,当地已有四千多年的野生茶栽种历史。
据舜管局全面摸底调查,舜皇山野生茶核心区域共有19个班点,总面积25409亩。2022年“舜德红”竹间茶荣膺湖南老字号。“舜德红”竹间茶产自于“三皇五帝”虞舜名号命名的舜皇山,史籍记载,4250年前舜帝南巡驻跸时所种,唐朝时入岁贡,湖南省博物馆记载,永州竹间茶是唐代名茶。787年(唐德宗贞元三年),永州僧人、草圣怀素与茶圣陆羽相识并相交。陆羽著《茶经》而闻名于世,他也是当时知名的文学家,茶圣陆羽为草圣怀素立传作《僧怀素传》,是至今研究怀素的第一手资料,而怀素写的《苦笋帖》“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是可考的最早与茶有关的佛门书法,文中指的是舜皇山的“苦笋和茗茶”。“茶圣”唐朝陆羽《茶经》注:“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舜德红”竹间茶是天然野生之物,成长在竹间阴林乱石堆中古道溪边,叶片多呈紫色,属于上等好茶。 80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柳宗元贬至永州,翌年春题《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歌颂竹间茶,称其为“灵芽”,饮之如“甘露”,给予高度赞美。
非遗传承人曾裕良告诉笔者,“舜德红”竹间茶坚持匠心、真心、诚心做干净茶、生态茶、放心茶。茶好,好在生态,贵在干净,“舜德红”竹间茶,每一片叶子都来自野生茶树,茶树生长在海拔800米左右的舜皇山上,纯属天然野生之物,长在阳崖竹间阴林乱石堆中古道溪边,采撷精选高山竹下明前所产鲜嫩茶芽精制而成,典型岩茶特征,茶中上上品,稀罕而名贵。谈到制茶传统技艺,非遗传承人曾裕良讲了一句话让笔者印象深刻,她说,制茶就像带宝宝一样,需要用心、真心、耐心、沉心去呵护,关注细节,关注变化,时时在心。“舜德红”竹间茶制成成品茶后,其形、色、气、质具佳,细细体味,唯觉唇齿留香,E星体育官方网站神静气宁,实乃茶中珍品。
“舜德红”竹间茶那个好吖,采起来那个乐啊,喝起来那个爽嘞!非遗传承人曾裕良兴奋地唱起自编的“茶歌”。
4月2日,东安县舜管局塘家村大龙江工区茶山,非遗传承人正在乱石堆中采撷古树芽茶。
4月2日,东安县舜管局塘家村大龙江工区茶山,非遗传承人正带领当地农民采摘野生茶叶。
4月2日,东安县舜管局塘家村大龙江工区茶山,非遗传承人正在采撷明前春茶。
4月2日,东安县舜管局塘家村大龙江工区茶山,非遗传承人就地摊制采摘下的茶青,保持茶叶的高品质。
4月2日,东安县舜管局塘家村大龙江工区茶山,非遗传承人将采摘下的古树茶芽,摊晒在古树茶旁的石头上,现摘现制,原汁原味保证茶叶品质。
4月2日,东安县舜管局塘家村大龙江工区茶山非遗工作坊,非遗传承人正趁着晴好天气,摊茶、晒茶、制茶、品茶、采茶,赶制明前春茶上市,工坊内茶香四溢,春意盎然,一派忙碌丰收的景象。
4月2日,东安县舜管局塘家村大龙江工区茶山非遗工作坊,非遗传承人正向采摘农民发放工资,野生茶已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之一。
4月2日,东安县舜管局塘家村大龙江工区茶山非遗工作坊,非遗传承人正在赶制春茶。
4月2日,东安县舜管局塘家村大龙江工区茶山非遗工作坊,非遗传承人正在品鉴新制的春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