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in必赢体育大看台|细读体育里的绿色故事

  新闻资讯     |      2025-04-22 17:27

  会发电的屋顶,将收集的阳光转换为体育场所需的电能;废气、咖啡渣、渔网等,经制造后可“穿”在身上;马拉松选手用过的塑料瓶,被加工成生态步道护栏……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体育领域,结出累累硕果。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人民日报记者走访多地,透过不同视角细读体育里的绿色故事。

Bwin必赢体育大看台|细读体育里的绿色故事(图1)

  4月19日,中超第八轮联赛,北京国安队主场迎战山东泰山队,共吸引5.4万名观众来到现场。上赛季,工体场均观众达4.64万人,在亚洲范围内排名第一。自2023年4月重新投入使用,焕然一新的工体带给球迷不一样的观赛体验。

  “绿色是工体的主色调,场馆的设计和运营同样有份绿色‘脚本’。”中赫工体(北京)商业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设计负责人宓宁说,低碳环保是工体复建时的重要目标,也是如今运营中的必要原则。

  外观上,工体的椭圆形造型、外立面风格不变。不过,传统外观的背后多了现代科技的助力。场馆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建设,相较一般外墙装饰做法,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以及后期涂料对环境的影响,在后期维护中也具有优势。

  工体的屋顶会发电。巨大的钢结构穹顶横跨在体育场上方,“新增罩棚的下檐铺设了光伏板,设有光伏发电系统,可以为体育场提供日常运行的部分电力。”宓宁说,“按照每场比赛平均用电量来算,光伏发电每年能支持10场左右的比赛日用电。”此外,罩棚还具有遮阳、吸声降噪等功能,提升了观众的观赛体验。

  如何保证赛时草坪处于最优状态?工体的草坪下方有强大的维护系统,地下结构层、通风层、保暖层一应俱全。遇到强降雨天气,排水系统可以迅速将场地内的积水排干,保证比赛不受影响。草坪下方还设置了3个专门的集水设施,总容量约1400立方米,收集的雨水可再次循环利用。

  “很多新理念、新技术的应用,助力工体更好地实现低碳运营的目标。”宓宁说。

  空气也能做衣服?没错,废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科技创新,就能成为一件冲锋衣的部分材料。

  “制作冲锋衣的主要面料是聚酯纤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涤纶。在传统生产方式下,聚酯纤维需要通过石油化工获取,消耗大量非可再生资源的同时,还会排放较多二氧化碳。Bwin必赢入口”安踏(中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高级工程师赵尚振介绍,该公司与供应商联合研发攻关,经过液化、提纯、加氢、化学聚合等一系列加工工艺,将从工业废气中收集的二氧化碳制成碳捕捉聚酯纤维。

  经测算,每生产1吨碳捕捉聚酯纤维,可捕捉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364千克,与生产等量的原生石油基聚酯纤维相比,减少了28.4%的碳排放。目前,该材料已被运用于冲锋衣、跑步T恤等产品的生产。

  废气、咖啡渣、渔网、矿泉水瓶……在福建,越来越多的体育用品企业着眼废弃材料或再生材料,开发兼具环保特性与功能性的运动服饰,受到消费者青睐。

  “去年我们设计的一款跑鞋使用了多项环保技术,销量达150万双。”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研发创新中心高级经理谢晨斌介绍,该系列跑鞋的鞋面纱线%再生纱线,是将废弃塑料瓶粉碎成颗粒状、熔融后纺丝制成。鞋底则利用碳临界发泡技术,回收二氧化碳对鞋底材料进行发泡。每生产一双这样的跑鞋,就能回收约27克二氧化碳。目前该公司生产的三成以上鞋类产品运用了碳临界发泡技术和再生纱线。

  “注重绿色化生产已经成为趋势。”从事纺织新材料研发多年,海西纺织新材料工业技术晋江研究院副院长郑小佳观察到,近年来,行业内可落地的环保替代原材料不断涌现:回收废弃塑料瓶制成涤纶,提取蓖麻油、玉米等天然植物的发酵物制成可降解的锦纶,用木浆等制成可降解的莱赛尔纤维……

  “期待未来有更多材料环保、工艺环保、性能优良的运动鞋服产品面世。”郑小佳说。

  4月20日,北京半程马拉松开跑,两万名跑者从广场出发。出发前,不少跑者在“无痕赛道”签名墙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比赛沿途设置了大容量开口垃圾池,选手将喝完的水杯、用完的降温海绵等投入其中,尽量让垃圾不落地。

  如今,环保成为马拉松赛事的又一“赛道”。越来越多的马拉松赛事将无废理念贯穿在筹备和举办过程中,着力打造绿色赛事。

  日前在上海崇明举行的2025上海长江半程马拉松上,选手们对自己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香蕉皮、橙子皮等被送往处理站发酵为“春泥肥”,用于上海东平国家森林公园的土壤改良。

  赛后,塑料垃圾智能回收机前排起了长队,参赛选手韩逸韬拿手机扫码,将手里的塑料瓶投入回收箱,“享受了在大自然中奔跑的乐趣,更应好好爱护大自然。”

  作为杭州首个无废马拉松赛事,2025杭州梦想小镇半程马拉松将万名跑者聚在一起,上了一堂生动的“绿色实践课”。起点、Bwin必赢入口终点处的无废布景引人注目,选手们的尼龙网纱参赛包取代了传统帆布袋,能够通过赛后回收系统进入再生产环节,成为下一场赛事的物料原料……

  动辄上万人参与的赛事,实现无废并不轻松。2025扬州半程马拉松数据显示,这场约3万人参加的比赛共产生5.98吨垃圾,其中包括约6600个饮料瓶、约2.3万个纸杯。5.98吨赛事垃圾中,90%的可回收物能转化为再生纤维制品,塑料瓶经清洗熔融后,可成为生态步道护栏的原材料。同时,赛道全线采用可降解纸杯,可以较好地实现自然分解。

  不少赛事乘势普及垃圾分类知识,鼓励跑者自带水杯,让无废理念渐入人心。12岁的跑者时靖轩和家长一起参加了2025杭州梦想小镇半程马拉松的家庭跑比赛,“路上有很多志愿者引导大家分类投放垃圾,我以后也要和身边同学一起保护地球家园。”